
中國是具有七千多年陶瓷藝術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古陶瓷的裝飾手法最初是生機勃勃的彩陶繪畫,后來又有了堆塑、刻劃、鏤空、單色釉等裝飾手法。
考古發現,七千年前的磁山文化曾出土過一片彩陶,這可以說是最早的手繪紋飾了。從仰韶文化的彩陶開始,先人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輝煌燦爛的彩繪藝術世界。原始彩陶的裝飾內容豐富多彩,有人面紋飾、動物圖、花卉圖案,還有大量抽象的幾何圖案。
繼東晉甌窯褐彩點飾之后,陶瓷彩繪藝術一度給人以沉寂的感覺。唐代長沙銅官窯彩繪的異軍突起,為中國幾千年的陶瓷藝術史增添了光彩奪目的篇章。
唐代的文學藝術家,以“真力彌滿”、“行氣如虹”、“積健為雄”的氣質創造了唐詩,同時開拓了工整燦爛的工筆畫風格。但長沙窯畫工筆下的花鳥、人物、動物、抽象紋飾卻別開生面,創造了一種生機盎然的寫意畫風。
長沙窯釉下彩繪經歷三百年的發展過程,終于停止了步伐。它所奠定的釉下彩繪業績,不久又在北方平原上大放異彩,這就是宋元磁州窯系寫意瓷畫。
磁州窯系不同題材的繪畫,吸收了北宋山水畫清剛靜穆、文人畫家信筆揮灑及長沙窯的繪畫風格。類似工筆白描的畫法,是磁州窯的獨創之處,畫面內容的通俗性、民俗性,也是對當時社會風俗情景的傾心。磁州窯白地黑花的“鐵銹花”藝術,疏朗明快,神采飛揚。
承先啟后的吉州窯白地黑彩瓷繪之后,另一個藍色世界在瓷都景德鎮出現了——這就是元明清青花瓷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