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翔安村民鄭某三年前撿到一個舊陶罐,放在墻角一放就是三年,連他自己
都幾乎將它遺忘了。直到昨日,入戶民警發現后,經由廈門文物專家靳維柏、
鄭東鑒定才發現,這個陶罐竟是已有千年歷史的宋代文物(如圖)。更難得的
是,如此完整的陶罐在此前出土的宋代文物中十分少見。
這個陶罐是昨日10時30分許,沃頭邊防派出所民警在翔安區新店鎮前浯村
入戶走訪時,在村民鄭某舊厝內發現的。民警注意到墻角擺著的小陶罐“造型
古怪又有一層紅土,不似日常用品”。經詢問鄭某,鄭某稱該陶罐是三年前村
莊外修路時,推土機在外村的一塊空地取土時推出來的,當時推出了一些陶器
殘片,只有這個是完整的。鄭某感覺這個陶罐小巧好玩便拿回家,后因確實沒
啥用途就一直扔在屋子的角落。民警意識到這個罐子有可能是古物,便聯系文
物專家前來鑒定。
經鑒定,這個高約15厘米,口徑約5厘米,陶土質地的薄胎小罐子竟是宋
代翔安本地燒制的一種專門用于陪葬的小陶罐,屬于冥器序列,距今已有近千
年歷史。陶罐當時的主要用途是用于盛裝谷物類放置在墓穴內,墓中一般會放
四個左右的陶罐。
靳維柏推測,當時推土機推土時,推出一宋代古墓,因施工人員沒在意而
直接推掉了。專家介紹稱,翔安宋代古墓發現較少,而宋墓出土同類陶罐薄小
易破碎,其殘件占絕大多數,像如此完整陶罐很少發現。該宋代冥器陶罐的發
現,對研究宋代翔安風俗有較高價值。
翔安區文體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待今后翔安區博物館建成后,該陶罐將
作為重要的民俗文物入藏并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