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7月,杭州貴山窯的成員周明明從中國藝術研究院傳統技藝研究(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專業順利畢業。這是貴山窯第二位在該專業順利獲得碩士學位的成員。作為研究生導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嵇錫貴大師受邀參加了畢業典禮。

文化部部長雒樹剛與研究生導師嵇錫貴老師握手

嵇錫貴、李春珂導師與學生在畢業典禮上合影。
中國藝術研究院是首個將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和工藝美術大師聘為研究生導師的單位,切實地將“師徒制”納入現代學歷教育體系,在培養兼具理論知識和高超技藝的新型傳承人才方面成效顯著。2014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招生正式開設傳統技藝研究(越窯青瓷燒制)方向,聘請嵇錫貴大師為該方向的研究生導師。這是歷史上“越窯青瓷燒制”第一次作為單獨方向,被列入研究生招生目錄。

嵇錫貴和郭琳山大師在上虞考察越窯青瓷
從東漢開始,越窯燒制出中國最早成熟的瓷器——青瓷,它突破了此前原始瓷器的燒制水平,成為了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其影響所及,構成了中國陶瓷史上最早形成的“窯系”,對古代瓷業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因此也顯得意義重大。在唐宋兩代,越窯持續不斷地生產了大量精美的瓷器,無論是造型式樣、裝飾工藝、燒制技法,在中國古代均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具有極高的地位。南宋以后,越窯趨于衰落并最終停燒。
近年來,隨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古代越窯再次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并在此基礎上恢復了中斷千年之后青瓷燒制。2007年,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入選浙江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非遺”保護的大環境下,越窯從停滯不前得到了新的發展,獲得一步步的提高,在輝煌歷史的基礎上重新展現其現代化的面貌和成就,逐漸形成了“現代越窯”青瓷的發展面貌。

嵇錫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1975年擔任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釉下組負責人,設計并研制中南海毛主席用瓷釉下彩餐具《梅竹》(即“7501”餐具),是主創者之一。2016年擔任G20杭州峰會國宴瓷畫面總設計師。
2013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嵇錫貴被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這也是目前我國越窯青瓷方面唯一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近年來,嵇錫貴大師帶領貴山窯團隊不斷為國家級非遺“越窯青瓷燒制技藝”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2014年,嵇錫貴大師的徒弟陳興圓,首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傳統技藝研究(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專業研究生。次年,周明明順利考入。2016年,徐周萍成為了貴山窯第三個考上該專業的學生。至此,在“非遺”的團隊建設中形成了一支高理論知識水平的傳承隊伍,這是其他“非遺”項目傳承隊伍所少有的,在目前的社會形勢下,提高傳承人隊伍的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對“非遺”的保護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相信伴隨著一屆一屆的越窯青瓷燒制技藝藝術碩士的畢業,會使現代越窯的發展煥發全新的面貌。

嵇錫貴大師作品 越窯青瓷刻花瓶《百年好合》

嵇錫貴大師作品 越窯青瓷刻花瓶《荷塘月色》

嵇錫貴大師作品 越窯青瓷刻花瓶 《纏枝牡丹》

嵇錫貴大師作品 越窯青瓷刻花瓶 《天竹》

越窯青瓷刻花斗彩盤 《菩薩》 作者:陳興圓

越窯青瓷刻花描金罐 《打馬球》 作者:陳興圓

越窯青瓷褐彩罐 《生長》 作者:周明明

越窯青瓷褐彩盤《福祿》 作者:周明明

越窯青瓷刻花瓶 《蓮》 作者:徐周萍

越窯青瓷刻花瓶 《瓜棱瓶》 作者:徐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