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如凝脂
據海口市博物館館長張健平介紹,辨識德化白瓷以潤如凝脂為上品,也就是藏家通常所說的玉質感,這種特點與德化一帶的瓷土有關,還與燒制技術密切相關。
海口市博物館館藏一件明代爵杯,是德化白瓷的代表器物,曾在明代大量燒制,存世量豐富。
張健平說,爵杯造型應是呈青銅器而來,是古代的一種酒器,明代德化窯工大量燒制,杯體多飾以梅花造型,該器物之所以能夠成為德化白瓷的上乘之作,主要是釉質細膩,手感極佳。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德化一帶的瓷土,氧化硅和氧化鉀含量較高,燒成后玻璃相較多,因而瓷胎致密,潔白如玉,透光度極佳;由于釉料中含鐵量特別低,含鉀量高,焙燒時又采用中性氣氛,所以自瓷釉色更為純凈,因此德化瓷器通體顯得光潤潔白、具有半透明的玉質感。
現在有不少陶瓷藏家手里經常拿著一塊德化瓷片把玩,主要感受的就是德化白瓷潤如凝脂的特有質感,因此一塊上乘的德化白瓷殘片也是藏家追逐的重點,這讓近年來德化白瓷的收藏行情一路見漲。
白里泛紅
但凡逛過古玩市場的人,都會看到藏友拿起瓷片對向陽光的專注姿態,這里關注的就是瓷器胎的通透度。
張健平介紹,德化白瓷的透光率極好,透過陽光,釉中隱隱呈現肉紅色,這是德化白瓷與眾不同之處,也是藏家判定德化白瓷真假的重要經驗。
海口市博物館館藏一件德化白瓷的三足香爐,類似造型的器物在景德鎮產的白瓷器中也曾大量出現,就如何辨識景德鎮與德化白瓷區別,張健平認為景德鎮的白釉是“白里微泛青色”,而德化的白釉是“白里微泛黃色”,在光照之下,釉中隱現肉紅或乳白,更顯得其油潤滋嫩的特殊質感。
張健平介紹,德化白瓷在燒制過程中,由于條件限制,未能充分掌握原料的化學成分構成和完全控制燒成氛圍,在燒成氛圍不完全一致的情況下,燒成產品瓷質相同,瓷色略有不同,又分別稱為象牙白、豬油白、蔥根白、孩兒紅等。
其中的孩兒紅是一種窯變瓷,為明代德化窯白瓷中的極品,它是器物在高溫燒成時由于窯內位置或溫度不同,偶然創造的一種特殊氣氛下產生的窯變。孩兒紅釉瑩潤光亮,器物白中蘊紅,在光線下肉眼看去猶如嬰兒肌膚般粉嫩透紅,孩兒紅成者甚少,傳世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