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的發明并非某一地區或某一部落先民的專利,任何一個古代農業部落或人群,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都能在各自獨立的環境中創造出來。云南是人類的搖籃之一,170萬年前就產生了“元謀猿人”。新石器時期,云南也產生了自己最早的陶器。云南的新石器時代陶器,形制與中原和其他地區有區別。我國內地較為常見的鼎、鬲等三足器,在云南基本不見“蹤影”,而對大自然中動物、植物等的直接摹仿的陶器較為流行。1972年云南元謀大墩子遺址出土了一個雞形陶壺,斷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該壺為夾砂灰陶,全身裝飾簡單的點線紋。形狀似一只呈蹲立狀的母雞,昂首,翹尾,背部和尾部飾乳釘紋作為雞翅,制作精致,構思奇妙,堪稱完美。雞形陶壺現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館。
有文字記載以來,云南陶器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古滇國時期,南詔、大理國時期,明清時期。
1.古滇國時期陶器
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63年,楚將莊蹻率領一支隊伍到達滇池地區,其目的是征服當地人歸附楚國,后因歸路被秦國所斷,就留在滇池地區,建立古滇國,都城在今晉寧縣晉城。
這一時期的陶器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云南腹地滇池、撫仙湖周邊地區土著濮越民族與楚文化結合的產物。如帶流壺、直筒杯(圖1,云南省博物館藏)等,帶有濃厚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陶器的風格,出土地往往有桿欄式建筑遺址。另一類是滇西北地區具有氐羌民族風格的陶器。原居甘、青地區的氐羌民族受秦國崛起的強大壓力,被迫向西南遷徙,經岷江流域、雅礱江流域進入金沙江流域,逐步擴展到滇西北一帶。氐羌風格的典型陶器是雙耳罐。這種陶罐的最大特征是:圓口或橄欖形口,大雙板耳從口沿連接到下腹部,鼓腹,平底。這種陶罐在云南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瀘沽湖沿岸、永勝、寧蒗、麗江、德欽、劍川等地。尤其是其中一些制作精致者,腹部裝飾有對稱的螺旋紋(圖2)。還有一種雖不帶雙耳,但腹部也飾以雙螺旋紋的陶罐,這兩類陶罐雖數量不大,但制作精美,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腹部有雙螺旋紋的雙板耳陶罐,可視為羌人的典型遺物之一。
古滇國時期,青銅器極其發達,從禮器、樂器到實用器,大多采用青銅制造,陶器處于從屬地位。公元前109年,漢王朝發兵云南,以武力威懾滇國,滇國歸漢。漢王朝在今晉寧縣等地區設益州郡,漢王贈滇王“滇王之印”,只是名義上的統治者。從此滇池地區被納入中央王朝版圖。
從西漢開始,大量漢族遷入云南。至東漢初,古滇國逐漸衰亡,夷化漢族南中大姓崛起,開始了爨氏的地方割據。陶器作為日用品緩慢地發展著。這一時期,一方面部分漢族在夷化,另一方面部分少數民族上層在漢化,是漢文化的沁潤期。與四川接壤地區的漢墓中陪葬陶俑具有濃厚的川俑風格(圖3)。
2.南詔、大理國陶器
唐開元年間,蒙舍詔在唐王朝支持下,吞并六詔和爨氏集團,建立統一的云南地方政權。南詔崇尚佛教,其后建立的大理國更是號稱“妙香之國”。南詔和大理國,前后統治云南達500多年,其間多數時間與中原友善,地方文化與漢文化相互交流。佛教文化、漢文化、與云南地方文化融合是這一時期陶器的重要特征。南詔和大理國均流行火葬,火葬罐和陪葬的板俑是這一時期冥用陶器的主要形式,火葬罐大多帶蓮花裝飾,有的堆塑人物和十二生肖,有的用朱砂書寫梵文和符咒,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產物,如圖4,圖5,圖6。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頗具地方特色的板俑,其俑鑄在陶板上,形象有菩薩、文官、武士,帝王等等,如圖7、圖8中的板俑與劍川石窟中的南詔帝后像有相似之處。實用器中,除高檔金銀器外,陶器占主要地位。文房用品、建筑構件等均有相當水平,如圖9、圖10。此時的云南陶器進入巔峰時期。
元滅大理國,帶來了中原的制瓷工藝,云南陶器逐漸被瓷器替代。至明中期,除達官貴人的陪葬俑仍十分精美外(圖11),古典陶器已逐漸衰落。
3.明、清陶器
明末清初,云南建水發現紫砂陶土,開始生產粗陶,至清康熙年間,這里生產的紫陶“體如鐵、明如水、亮如鏡、聲如磬”,花瓶裝水不發臭,花盆栽花不爛根,茶壺泡茶味正郁香,餐具存肴隔夜不餿。它與江蘇宜興陶、廣西欽州陶、四川榮昌陶并列中國四大名陶。建水紫陶主要生產煙斗、茶具、花瓶、筆筒、印盒、燭臺等物件(圖12)。至清朝光緒年間開始生產一種用于燉雞的造型獨特的“楊林鍋”,又稱汽鍋,因燉出的雞肉味道鮮美異常,而深受老百姓歡迎(圖13)。
此外,各地區、各民族土陶進一步發展,如玉溪華寧釉陶、西雙版納傣族黑陶、香格里拉藏族黑陶、麗江納西族金沙陶,最終形成了近現代“云南五陶”。
這一時期最有特色的陶器是瓦貓。云南瓦貓是置于屋脊正中處的陶制飾物,因其形象頗似家貓而得名,其原義是能食鬼的老虎。它的作用是避邪納福、鎮宅之用。瓦貓廣泛流傳于云南昆明、呈貢、玉溪、曲靖、楚雄、大理、麗江等地,成為一種獨特的民俗。但因地區不同,瓦貓的形象亦大有區別,如圖14、圖15。
綜上所述,一方面由于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和多民族雜居的人文環境,云南陶器具有典型的地方特點,另一方面各種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極大地影響著云南陶器的生存和發展,使云南陶器成長為中華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