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陶瓷藝術歷史悠久。在唐代以前,以青、白釉瓷器為主,裝飾在宋代開始有影青刻劃花。所以,《景德鎮陶錄》;院“鎮瓷,在唐宋不聞有彩器。”唐代,景德鎮制瓷業在前代的基礎上有了長足的進步。這時出現了兩位很有名的制瓷工匠,一名陶玉,一名霍仲初。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遠圓員年雪,陶玉載運自己制作的瓷器進入京都長安,并向朝廷進貢。由于瓷器素潤瑩潔,酷似玉器,當時被稱贊為“假玉器”。霍仲初所制的瓷器“土膩質薄”、“瑩縝如玉爺,比當時一般的青瓷還要略勝一籌,人稱“霍器”。五代時昌南鎮、景德鎮原稱雪生產的青瓷胎、釉與造型酷似越窯瓷;白瓷瓷胎潔白致密,透光度良好,是南方窯場燒造的質地最優的白瓷產品。
宋代是景德鎮陶瓷藝術發展的重要時代,燒制了名揚天下的青白瓷、也叫影青瓷雪。宋景德年間、真宗趙恒命昌南鎮燒造御器,器底書“景德年制”款。藍浦《景德鎮陶錄》載稱,此類御器“光致茂美,四方則效,于是天下都稱之為景德鎮瓷器。此后景德鎮之名著,而昌南鎮之名遂微”。宋代著名的影青刻劃花,將章法、刀法和筆法渾然一體,刻劃于立體的坯胎上,猶如書畫于平面之紙,信筆揮灑,形象刻劃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影青刻劃花紋樣裝飾極其豐富,以纏枝蓮、纏枝菊等花卉圖案為多,嬰戲、鴛鴦戲水、游魚、鴨也是常見題材,回紋、錢紋、纏枝花草、弦紋、蓮瓣、如意、云頭多用于邊飾或間飾。宋代以前南北朝時佛教盛行,影響到陶瓷裝飾題材,常在盤、碗、罐、枕等一類器壁之上飾荷葉,托起盛開的一朵蓮花。用刀痕刻剔花葉輪廓,再劃以淺密的篦紋,表示花葉的筋脈,活潑有力,富于立體感。瓶、碗產品常見裸體童子嬉戲于花叢之中,有的匍臥扳枝,有的攀樹折花,圖案采用刻劃印花技法,童子天真活潑逗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