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的裝飾技法多樣,有繪畫、模印、堆塑、剔花以及鏤空等多種技法。繪畫有細膩與粗獷兩種,或白地青花,或以青花為地留白紋飾。在具體的運用中,十分巧妙地將青花與刻花、印花、瓷塑、淺浮雕結合起來使用,表現了元代制瓷工匠的高超制瓷技巧。
元青花繪畫大致呈兩種風格,一種是極為繁密,紋飾流暢,常常將一件器物等分成若干個裝飾區域,而每個裝飾區域內繪有不同風格的紋飾,主題紋飾或龍紋,或漁藻,或纏枝花卉,或人物故事,而輔助紋飾則以蕉葉紋,海水紋來襯托主題紋飾。另外一種是較為疏朗的以主題紋飾為飾的器物,只在器物的口、頸、肩、脛等處飾以輔助紋飾,無論何種風格,均體現了密而不繁、疏而不稀、渾然天成的特征。
元青花的畫面布局、內容和花紋內容都很豐富,花紋來源有以下幾方面:中國歷代瓷器傳統的圖案花紋,特別是磁州窯的白釉黑花花紋,吉州窯白釉黑花花紋;絲綢彩緞、緙絲刺繡花紋圖案;金銀器上的錘花紋圖案;中亞、西亞地區優秀工藝品上的裝飾圖案。景德鎮的工匠將外域工藝美術上的裝飾圖案,用中國傳統的工藝技法作在青花瓷器上,表現出中國民族文化的風格和氣派。青花藝術是中國民族文化強大吸收力和消化力的表現。元代的藝術形式多樣,無論是戲曲、小說、繪畫、絲織工藝以及金屬工藝均對此時的瓷器裝飾影響較大。元青花繪畫題材豐富,有植物、動物與人物故事等。
元青花裝飾內容有作為邊飾的圖案,如回紋、錦紋、龜背紋、變形蓮瓣、蓮花瓣里加折枝番蓮、團菊、牡丹、流云,其他還有纏枝花卉、海濤紋、如意紋、如意紋內加海馬、卷枝蔓草等。
作為主題花紋有以下幾類:
花果類,有蓮花、水藻、番蓮、牡丹、松竹梅、牽牛花、芭蕉、瓜果、山茶花、石榴、葡萄、枇杷、海棠花、梔子花、萱草、靈芝、月影梅花等。香港天民樓珍藏的纏枝牡丹紋梅瓶上的牡丹花有兩種畫法,一是在肩部最寬廣的部位畫四朵大如意頭連綴成云肩錦紋,內用四方連續構圖法安排上下兩朵牡丹花。二是腹部是二方連續的四朵碩大的牡丹花,盛開的牡丹花婀娜多姿,葉片肥腴紛披,簇擁著繁盛的花朵,富貴高雅。菊多在元青花上出現,以團形折枝花為主,也有纏枝形態,畫得含蓄樸實,不爭地位與風姿。菊花可以當藥,清熱解暑,也可以當茶讓人品嘗,花姿高雅,色彩繽紛,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其可貴之處遠不在此,菊花盛開的季節是深秋快入冬時期,漸漸寒氣襲人,寒風蕭瑟,萬花凋落,而菊花卻頑強生長,展露風姿,給大自然帶來生機,令人遐想,在生存環境惡劣的元朝,給人們思想帶來幾分慰藉和希望。在繁密的官窯瓷器上,它可作主題花紋的內容,又可作陪襯花紋和邊飾。而在一些民間青花瓷上往往一朵獨放,簡潔流暢,生機蓬勃。再說松竹梅在元青花出現得很多。梅花魁萬卉,蒼松耐歲寒,竹有擎天勢,三友四時春。這是士大夫知識分子最喜歡用來表現個人或民族高風亮節的精神體現,在蒙古貴族暴政統治下的知識分子或漢族廣大民眾更從這些花卉或花卉組合中找到精神寄托。元青花瓷器上的松竹梅有的和其他花紋內容組成復雜的畫面,也有構圖疏朗,瀟灑奔放的。制瓷工藝的精湛,青花意境的高尚,使青花藝術達到新的水平。還有,梅花的獨立運用與月影相配,南宋吉州窯黑瓷上常有用犀利的剔花或花釉工藝作出折枝梅花,或月影梅花蒼勁有力,簡潔質樸,在黑釉的襯托下,格外醒目,刀鋒所至,渾厚奔放,讓人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操的升華。元青花上的月影梅花和吉州黑瓷的月梅紋相比色調更鮮艷,月影清晰,梅花簡潔而錚骨突出,白瓷作地格外優美雅致。
動物題材有龍、鳳、仙鶴、鴛鴦、鷺鷥、鸚鵡、奔鹿、獅子、麒麟、海馬、兔子、游魚、昆蟲、孔雀等。日本出光美術館珍藏元青花雙耳龍紋扁瓶上的龍紋蒼勁有力,活靈活現。元代青花龍紋繪畫較多,龍刻劃極為有力,有三爪、五爪兩種。五爪應為御用之器,《元史》中禁止臣民使用雙角五龍。這些動物、植物花卉與自然景觀組成完整的畫面,安排在最顯眼的位置上,成為主題裝飾內容。
元朝社會生活中,雜劇藝術、版畫、元曲、民間傳說故事很流行,工匠將民間生活的情景、雜劇版畫、傳說故事畫在瓷器上,有濃郁的時代氣息,這是以往瓷繪藝術不能相比的。元青花人物故事有漁翁、樵夫、蒙恬將軍、蕭何月下追韓信、呂布戰馬超、周亞夫細柳營、文姬歸漢、昭君出塞、三顧茅廬、尉遲恭救主、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王羲之愛鵝、孟浩然愛梅、呂洞賓三醉岳陽樓、攜琴訪友以及一些佛教故事的內容。
人物故事題材豐富,多為歷史故事、仕女人物、嬰戲等。如梅妻鶴子、四愛圖、昭君出塞、三顧茅廬、蒙恬將軍、蕭何月下追韓信、單鞭救主、呂洞賓等,這些或是歷史故事,或是戲曲小說,或是神仙人物,均繪畫精湛。元代盛行戲曲小說,故此類題材亦較為多見。
元青花以文字為飾的器物亦極為別致,如傳統的“福”、“壽”和以姓氏、詩詞為主題的“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涼風冬有雪”和現藏于江西高安市博物館的青花菊紋高足杯。杯為高足,內外均以青花繪畫紋飾,外壁繪畫菊花紋,內口沿繪卷草紋,碗心以青花書寫草書“人生百年長在醉,算來三萬六千場”詩句,書寫流暢,此類題材當受磁州窯所影響。
元青花極少書有款識,故相當長的時期以來人們無法認清它的真實面貌,近年在全國許多地方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或是遺址出土,或是窖藏,或是墓葬出土,根據這些有確切可考的元代青花瓷器,有確切銘文的如江西九江發與有“延戊午年至己未年”銘文地券墓葬,此墓有一件青花塔式蓋瓶。景德鎮陶瓷館藏有“戊子年”銘的青花纏枝靈芝紋罐。我們可以通過上述有明確款識的元青花作為標準,再將那些沒有書寫款識,且繪畫風格、器型相似,青料發色相同的器物排列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