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釉里紅纏枝牡丹紋軍持 明洪武
如果有人問你:陶瓷中最難燒的是什么?你就回答:高溫紅釉瓷。
“要想窮,就燒紅”是景德鎮當地的一句民諺,意思就是高溫紅釉難燒,難燒到能把你燒窮?

鮮紅釉印花云龍紋高足碗 明永樂
好吧,首先,高溫紅釉要燒到1300°左右,早期的窯都達不到,不過這個問題在窯爐一代代發展和完善中已經得到解決了。所以,你得先有個好窯。
不過光窯好還不行,古代沒有計溫設備,你怎么知道窯內的溫度?而且要把溫度控制在1300°左右,這個左右幅度也只能在10°之內。因為這是紅釉呈色的最佳溫度區間啊,低了發黑,高了就沒了。那么唯一能憑借的只有經驗,我們無法想象要獲得這樣的經驗得燒多少次。


鮮紅釉金彩云龍紋盤 明宣德

鮮紅釉盤,明正德
如果你覺得有了一個好窯,有豐富的經驗后就能批量大把大把燒紅釉瓷的話,那就太錯了,紅釉瓷不是哪個邊邊角角都能塞進去燒的,窯爐內有塊“寸金地”,也就只能放一兩匣缽吧,它就只能待那兒!當然,即便你放在這“寸金地”上燒,也無法保證能燒成功,但是你不放這燒,保管你燒不好。

匣缽里燒制的紅釉瓶

郎窯紅釉觀音尊 清康熙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 清康熙
這么難燒,又燒得少,雖然比其它瓷器貴,但風險太大,一搞不好就燒窮了。

豇豆紅釉菊瓣瓶 清康熙
自宣德以后,高溫銅紅釉產品漸少,傳世的正德紅釉瓷器屈指可數,說明當時高溫銅紅釉瓷器的生產漸入困境,可能技術已經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