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窯在今河南登封曲河,故名。登封窯始燒于晚唐,北宋為其繁盛時期,下限到元代。據宋王存《元豐九域志》記載,曲河為宋時登封三大鎮之一,其南為穎河,交通便利,窯場當時就設在曲河東、江西、北三面。燒瓷品種豐富,以白釉為主,有白釉、白釉綠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劃花、白地黑花,此外還有黑釉、青釉印花、三彩及瓷塑玩具。珍珠地劃花最具代表性,此裝飾受密縣窯影響,產量在同類裝飾的瓷器中居首位。遺物有瓶、枕、罐、洗、碗等,以瓶、枕較多,瓶高達40厘米左右。窯址于1962年發現,窯址附近府內一座清嘉慶二十一年碑記載:“地名曲河,面水勢也,其中風景物色,宋以前渺無可稽。嘗就里人偶拾遺物,質諸文獻通考而知,當有宋時窯場環設,商賈云集,號邑巨鎮。金元兩代亦歸淹沒……”,描繪了宋時的繁盛情況。
登封窯瓷器其特征是:
(1) 胎色灰白。
(2) 以白瓷為主,有白釉綠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劃花及白地黑花等品種,珍珠地劃花受密縣窯影響,產量在同類瓷器中最大。白釉剔花很精致,以往定為磁州窯系的白釉剔花壺中,就有該窯的產品。白釉綠彩是此窯燒造較多的一個品種,有壺、瓶、碗、瓜棱罐、花口缽等,白釉潤而亮,飾以綠彩,淡雅純凈。

(3) 器型有瓶、枕、罐、洗、碗等,以瓶、枕較多。瓶有兩種形式,一種口底大小相近,瓶身細長,腹部稍廣,形似橄欖;一種為小口,長身,瓶高在40厘米以上,瓶下部胎體厚重,劃蓮瓣紋,窯址中采集的多屬這種瓶式。
(4) 裝飾以珍珠地劃花為代表,如瓶的下部常劃不規則蓮瓣紋,中部突出位置珍珠地劃纏枝花卉紋。珍珠地劃花卉紋腰圓形枕最為多見。珍珠地是屬于登封窯紋飾制作的一大特點,頗具時代風格。
(5) 柳斗杯剔花也有一定特色,有兩種不同,一為白瓷,先剔刻后上化妝土及釉;一為淡赭色,先上化妝土,然后剔刻,再罩以透明釉。取得不同的裝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