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
關于柴窯的窯址,學術界也有各種論述,有“河南說”、“景德鎮說”、“浙江說”
“浙江說”
“浙江說”從明清時期就已經提出,學者認為越窯在五代、北宋初生產的秘色瓷就是柴窯。
“景德鎮說”
著名陶瓷鑒定專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趙自強認為,宋代景德鎮湖田窯極有可能就是柴窯。趙自強在《柴窯與湖田窯》一書中寫道,我們現今所見到的湖田窯器物,其胎骨的超薄度、釉色的光潔瑩潤、形制的精巧典雅,可以說達到了巧奪天工的高超水平。湖田窯與柴窯關系非常密切,其燒制貢瓷的地方應是史稱柴窯的所在地。
“河南說”
鄭州柴瓷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田培杰翻閱文史典籍,尋找留存于文字中有關柴窯的只言片語。他查詢發現,很多考古類、陶瓷類著作中都載明 “柴窯出北地河南鄭州”。
為了考證這些記載的準確性,田培杰還查閱了不同時期的《鄭州志》、《鄭縣志》,發現在志書、藝文、風俗等諸多方面均有將古鄭州稱為“北地”的記載,“北地”也一度成了到鄭州或管城做官之人及文人學士撰文寫記的雅稱。田培杰說,柴窯研究的資料太少了,任何記載柴窯的只言片語,都彌足珍貴。能從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中找到如此多有關“柴窯在北地鄭州”的記載,足以證明鄭州在柴窯研究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