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景是自然界中一種奇特壯麗的自然景觀,隨著地域的不同,雪景多是以短暫的時間出現在人們的眼前,而雪景畫則可以讓人們從濃縮的畫面中久久體味雷景的趣味。在中國繪畫和陶瓷彩繪史上,雪景歷來成為專門題材。景德鎮的陶瓷工藝美術工作者創作的藝術粉彩雪景作品,在繼承傳統繪畫理論的基礎上,融入了創作者對雪景觀察和體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吸取現代繪畫的表現方法,畫面層次豐富,內容充實,動靜相宜,給人以清新爽朗的精神享受,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和收藏價值。
陶瓷雪景山水適宜于粉彩表現,粉彩雪景山水自清末明初流傳下來,曾興盛一時,出過很多大師級人物,在陶瓷藝苑中可謂一株奇葩,獨樹一幟。粉彩雪景山水在保留中國古代藝術精華的同時,吸收了西洋油畫創作技巧的工藝美術特點,既有傳統粉彩細膩粉潤的特色,表現雪景的層次和細節,又有西洋油畫藝術的立體感和層次感,豐潤雅致,意境深遠。兩者結合,水乳交融。粉彩雪景的基礎是白色,與其它粉彩相比,雪景色彩少,畫技要求高,雖然在表現樓臺亭閣、畫梁雕柱時施以艷麗的色彩,但較其它陶瓷相比,還是顯得更清新淡雅,更耐人尋味。
在清末民初景德鎮瓷畫名家中,何許人是最具有影響力的一位,他的雪景山水創作,構圖上遠承宋人造景取勢之技,筆墨上取“四王”之法,但在工藝上革故鼎新,巧妙地把粉彩玻璃白運用于雪景山水之中,既有傳統填色的紛潤效果,又具有畫意生動的韻味,使畫面材料濃淡自如,雪色逼真,層次有度,并以高潔曠達、晶瑩剔透、意境深邃為世人所稱道。他的作品無論是大幅瓷板畫,還是小件印盒都用筆精到,工麗嚴謹,法度整。其書法行筆穩健,轉折圓渾,頓挫變化明顯,字與字之間連筆,卻有綿延直下、一氣呵成之勢。何許人擅徽書,不論單行提款還是長篇鋪敘,無不布局有法,錯落有致。何許人常用詩句描寫畫中之景,畫外之意,抒發自己的情誼,所題詩句透出清新的書卷氣。如《寒江獨釣》詩云: “六出菲菲舞,孤舟倚石磯。渾然冷不覺,把釣獨忘歸。”而《踏雪尋梅圖》又題: “豪氣沖寒雪浪開,騎驢蹴踏小橋來。梅花嶺上磬香滿,折得旋歸助酒醅。”滌塵蕩俗,意境深遠,表現出他深厚的文學修養。
余文襄的雪景山水畫,繼承發展了師尊何許人的章法布局及主題構思創意。其作品章法新穎不乏古味,內涵豐富不失開闊,氣勢奇絕不失其厚重,形象生動又不失藝術的創造性,真乃詩味濃郁,意境深邃,開拓出前人未有的新境界。他筆下的人物多以春雪之中銀裝素裹的群山為背景,描繪瑞雪兆豐年的山區村民春節期間,孩童玩放鞭炮,大人們互相拜年,歡度春節喜慶景象,將冰天雪地的嚴寒冬季,滲入了喜樂融融的歡樂
氣氛。作品動靜結合,筆觸雄渾,意境深遠,描繪的人物各具情態,趣味盎然,充分表現出冰雪天地的美景。給人以一種劃時代的情景交融的美好聯想。在人物的塑造上更具成功,常以鐵線描的黑白灰為主調,在畫面上起到既有畫龍點睛的醒目作用,又有動靜呼應,冷暖對比的彩色效果。余文襄的雪景山水畫雖已從人的拘謹陳舊中脫穎而出,但他還保留了傳統技法的精髓,講究靜中的動,冰雪中的熱,觀其山水畫,給人有一種新穎、超脫、沖擊傳統又耳目一新的激情。當人們的視野接觸到畫面時立即有一種寒冷的觸動,形成特色鮮明的“文襄雪”意境。
余文襄創作的口徑30.6厘米《寒江獨釣圖》大盤,繪制得遠近有至,動靜交織,舟樹互應,人雪同釣。左邊勁木蘆葦其榮,巖邊一只半露的褐紅色漁舟,令人想起歲寒三友中臘梅的艷澤。漁舟上一穿蓑衣帶笠帽的獨釣老者,伸出一支六節魚竿,垂下了充滿信心的釣線。右邊是幾間茅屋,大片竹林,匠心在于茅屋的窗戶都呈現出漁舟一樣的褐紅色,透出了這冰天雪地的勃勃生機,真是妙極了。極目遠眺,群峰起伏,銀裝素裹,一片白色中,既有潔白的、奶白的變化,又有積雪點點和天空的灰云在動,低頭傾聽,一江河水在雪中潺潺流動,可見有粗有細的波紋。構圖簡潔明快,意境寧靜高遠,用筆不拘成法,雄闊灑脫。雪景大盤右上部“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直排十字行書,與整幅雪景獨釣圖構成一種寧靜、和睦、開闊、蘊育生機的優美意境。
藝術的意境是形神情理的統一。兩位老師的雪景山水畫,就是他們對客觀事物精髓部分的集中,加上思想的陶鑄,經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從而表現出來的藝術、意境、詩的境界。雪景山水的美,最重要的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合。意境的產生,有賴于人的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產生,又與人對客觀事物認識的深度有關。古人云: “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藝術意境的創造是客觀表現主觀情思的象征,只有大自然變化萬千的氣象,才能引起畫家胸中豐富的靈感。
陶瓷雪景山水畫歷來講究作品的韻味與意境,其實能把作畫對象畫得近似,甚至十分逼真,還不能自封為畫家。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首先他要有嫻熟的技巧,并且要把蘊積在畫家內心的真知灼見用筆表達出來,其作品才有真正的藝術價值。若要畫活一山、一水、乃至一個人,一個畫家不僅要長期的觀察、思考,還要求作畫者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與熟練的表現技巧,才能達到意在筆先,揮灑自如,意態天成,呼之欲出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