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低溫顏色釉裝飾
低溫顏色釉裝飾是磁州窯陶瓷的品種之一。過去曾把這種瓷器稱為“宋三彩”,這一稱謂是延續唐三彩而來。雖然從低溫鉛釉工藝上來說是一致的,但磁州窯的低溫顏色釉有自己的特色。磁州窯的低溫釉中主要有綠釉、黃釉、黃綠釉、翠藍釉。低溫釉主要以銅、鐵、鈷、錳等礦物元素作釉料著色劑,以鉛或鉛的氧化物為助熔劑,在800度左右低溫下燒造。陶瓷表面色澤明亮,釉子有流動感。從釉的呈色看,以綠釉為例,就有深綠釉、翠綠釉和淺綠釉幾種。這些釉子呈色的不同,是和釉中的著色成分有關。這一裝飾品種的貢獻就在于多種裝飾的混合使用,將三彩、鐵銹花、刻劃花融為一體,突破了單一技巧的裝飾格局,豐富了裝飾語言。
磁州窯低溫色釉的造型很多,有日用器物,如瓶、枕、花盆、玩具等。制作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用泥料做好器物或雕塑,在不上任何釉的情況下素燒坯體,燒成素胎器,然后上釉,再在低溫窯中烤燒??緹郎囟?00度左右。另一種方法是制好器物坯胎后,上白釉后高溫燒成,燒好自瓷后,上一層低溫釉二次燒成,這是磁州窯創作的工藝方法。
磁州窯的低溫釉瓷器開始于北宋的神宗、哲宗時期。金代達到高峰,表現在生產的品種增多了,不僅生產日用器物,還生產建筑陶瓷、藝術陳設性陶瓷和宗教用陶瓷,并在工藝上有所創造,形成獨立的風格。
(1)低溫綠釉瓷
在燒成的白釉瓷器上,用單色綠釉進行裝飾點綴,以此方法來豐富瓷器的效果。這種裝飾方法配合了磁州窯白釉地剔花、黑釉地剔花、白地黑花等工藝。將多種裝飾技法融合在一起,取得了特殊的裝飾效果。在白釉地剔劃花瓷器上又點染透明的綠釉,綠釉把紋樣映襯出來,顯得紋樣更加清晰,釉面也顯得更加美麗。因為有映襯,有比較,紋樣更有變化,綠釉更鮮艷青翠。這就形成了綠釉醬彩、綠釉黑花、綠釉剔花等多種裝飾方法,是磁州窯的新工藝。
(2)低溫黃綠釉瓷
這一品種的瓷器是在素燒胎上施雙色釉燒成,這一工藝多施用于瓷枕和雕塑等造型上,也用于建筑陶瓷,捏塑物上。用雙色釉是為了增加產品的變化,使色彩更為艷麗。這一品種是根據產品造型和剔劃的紋飾,在不同地方施不同顏色的釉,有時為了突出局部,以黃、綠釉結合形成更為醒目的色彩效果。
(3)低溫翠藍釉瓷
低溫翠藍色釉瓷,始于元代磁州窯,還有其他幾種稱謂:“孔雀綠”、“孔雀藍”、“翡翠釉”。磁州窯的翠藍釉器物通常不只是藍色,一般還要配合釉下黑彩燒制,藍釉釉下黑花。燒成方法有,制好坯后先素燒,燒好后上翠藍釉再低溫燒。一種是燒好自瓷器,再施藍釉,然后烤燒,燒成翠藍釉黑花器。翠藍釉瓷除了各種日用品外,還有宗教用器物、建筑陶瓷等。宋元時宗教建筑、廟宇、佛堂,多用藍色建筑配件。
(4)多種窯變黑釉
磁州窯的黑釉瓷也是重要品種之一,黑釉的釉料就是用當地的本生黃土。由于當地黃土含鐵量較高,高溫燒造時受窯內氣氛溫度的影響,成瓷后呈現黑色、黑褐色、黑紅色、黑藍色。這種顏色的變化通常就是人們說的“窯變”,燒窯工說是“窯分五色”。磁州窯的黑釉瓷器,不僅有如黑漆般的單色黑釉,還有各種鐵結晶釉、斑點釉、絲毛釉、袱帽釉、虎皮釉、柿皮釉,具有鮮明特征。磁州窯黑釉器物燒造時間很長,造型品神很多,有碗、矗、壺、罐、梅瓶等。磁州窯黑釉瓷一直在尋求變化,在單純中開發更加豐富的裝飾效果,創造了黑釉“瀝線”罐。這種制作方法是在罐的坯體上,做出細而凸起的線條,上釉燒成后,線條上的黑釉變薄形成淺紅、淺褐,或者發自的線條,具有別致的裝飾效果。磁州窯黑釉陶瓷在制作中,常常借鑒其他品種的工藝。此如在黑釉器物上淋灑斑花顏料,燒成后,在釉面上形成無規律的赭色、或紅褐色斑點,被稱為“鐵銹斑”或“黑釉醬彩”。這種釉裝飾和著名的兔毫釉有兩點不同,燒成上沒有太高的要求,制作起來也比較容易,但卻有很好的裝飾效果。這種“黑釉醬彩”裝飾是磁州窯的創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