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苗長強作品【爐鈞釉玉壺春】,現收藏于綠寶石藝術陶瓷館。此件作品窯變自然,與泛化的爐鈞有著明顯的區別。釉色青中藏紫,外爆金斑結晶,如暮靄霞飛、紫翠生煙,使人感到變化萬千的自然之美。
小碳窯(一次燒一件不足一尺高鈞瓷制品的小爐鈞窯)沒有煙囪,父輩們是用風箱手工扇風的,用肉眼觀察爐內溫度,這是傳統的“爐鈞”燒法。近年來,爐鈞因其燒制不易,成品率低,受到了很多人的熱捧。
爐鈞是鈞瓷的名貴品種,具有著鮮明的特點和獨特的歷史作用。據現有資料顯示,清代及民國間,傳世的神后爐鈞不過五十件。五十年代的爐鈞,其數量也不過三十件而已,且多在收藏家個人手中密藏。九十年代初以來,雖多有人燒造,但均未達到清代水準,制工不考究,胎質粗糙,釉色多干澀而不渾厚,釉質多疏松而無溫潤感,年產產品可供收藏者不過二位數,而多數不成者經作舊后充斥于舊瓷品市場而已,故神后爐鈞雖為鈞窯之珍品,但其配方之神奇,工藝之繁雜,燒造之艱難,成品得之稀少,凡實踐過的諸多現代神后人,多不敢涉足,望而卻步。
鈞瓷家族中的“爐鈞”,以小窯單件燒制為特色,生產工藝復雜,其原料經夏日暴曬、秋雨浸潤、寒風冰凍、春暖軟化,精心研制,靠嚴格的控制瓷胎和釉料的化學成分,通過燒制過程中窖爐內溫度、氣氛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使鈞釉內成色元素形成不同的色彩和花紋,產生“窯變無雙”“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效果。這種窯變工藝使鈞瓷色彩瑰麗,厚重鮮艷,在不同光線角度下觀賞,其中紅中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紅,青若藍天,白如美玉,紫勝葡萄,紅比牡丹,似玉非玉勝似玉。一件器物可一色純凈,也可幾色輝映,加上變幻莫測的流紋,其自然效果遠非刻意追求的人工裝飾所能及。
爐鈞釉色出現的自然景觀更為一絕,正所謂“千變萬化,景色萬千,美不勝收,意境無窮”。如暮沉霞飛、紫翠生煙、星辰滿天、仙山瓊閣、杏雨江南、高山云霧、峽谷飛瀑、節日禮花、浪跡飛舟、加上其獨有的金斑奇效,每一件爐鈞作品都是世間獨一無二的傳世珍品。 (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