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撇口三足爐
撇口圓唇,短束頸,扁鼓腹,下承三蹄形足。此爐形制隱約與南宋龍泉窯盛行之鬲式爐接近,但少出筋,亦無袋足。


香爐口部、足部標本
龍泉窯香爐種類多,數量大,但目前傳世多為南宋以后的產品,南宋早期之前的香爐面貌則少有人去探究,杉樹連窯生產的各式香爐為我們了解北宋龍泉窯香爐面貌提供了生動而珍貴的實物資料,很多造型少見,有“填補空白”的意義,或為后世某種爐式提供了母型參照,是我們掌握龍泉窯香爐發展演變軌跡不可缺少的一環。
更重要的是,上述這類雖不能代表北宋杉樹連窯之整體面貌,但亦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北宋末龍泉大窯區片之杉連窯制瓷水準明顯領先于其他諸窯口,尤其如石灰堿釉之運用,黑胎之嘗試,均屬超前工藝,此為相繼生產(北官)薄胎黑胎瓷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葉英挺 (浙江省麗水市處州青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