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瓣紋碗可說是龍泉窯青瓷中的經典造型之一,它燒制時間長,數量大,流傳廣,影響深遠。根據資料顯示,最早的龍泉窯蓮瓣碗,出土于龍泉查田下保村“永初元年”(420年)墓葬,灰胎青黃釉,但實物現在很難看到,而這一時期的龍泉窯也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
北宋末南宋早期的蓮瓣碗
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蓮瓣紋碗實物大多始自北宋末南宋早期,那么在五代北宋這一龍泉窯崛起的重要時間段,有沒有蓮瓣紋碗呢?實物很少,我們可以從同時期的其他裝飾有蓮瓣紋的器物來了解這一時期的蓮瓣紋風格。這一時期的蓮瓣紋運用十分普遍,比如蓮瓣爐,蓮瓣紋盅,甚至鐳缽上都有,這說明此時蓮瓣紋非常流行,蓮瓣碗應該也有。此時的蓮瓣紋有非常明顯的時代特征,一是運用于香爐上,刻成淺浮雕式的層層仰蓮瓣,風格逼真寫實,優美典雅,此類型在時代上可能偏早,以五代居多;二是以單線刻劃紋為主,線條較纖細,蓮瓣瓣面多寬大而圓,瓣面填充篦劃線,單層或雙重仰蓮瓣最常見。較為細膩的做工是則刻劃出瓣尖,瓣脊留白,蓮瓣邊緣施刀,陽刻出輪廓以加強其立體感。篦劃紋在北宋非常流行,填充篦劃線的蓮瓣紋無疑是時代審美的反映。






南宋早期的蓮瓣碗
南宋早期的蓮瓣碗則清晰而明朗,此時的蓮瓣紋以刻為主,瓣脊出筋,瓣面自中脊坡向兩側,立體感很強。雙重仰蓮瓣者,外層瓣瓣獨立,內層輔襯相應,單層蓮瓣亦如是,花瓣間的銜接內外分明。此時的花瓣瓣面大小適中,弧線輪廓清晰流暢,瓣尖處尤見用力,干凈利落,視覺上是淺浮雕式與刻劃花式蓮瓣紋的綜合,有一種質樸生動的韻味。除碗外,還有蓮瓣紋碟等器物,紋飾風格相類。
南宋中后期是龍泉窯蓮瓣紋碗大量生產的“盛世”。此時期的蓮瓣碗實物非常多,蓮瓣碗佳器多出于此一時期。總的來說,在大環境下,燒制工藝,胎釉特征都起了變化,蓮瓣碗本身器型的式樣也在變化,紋飾變遷是非常自然的。一個主要的變化趨勢就是蓮瓣邊緣用陽刻突出立體輪廓的手法逐漸弱化,蓮瓣形象逐漸模糊,花瓣間錯落的工整排列也逐漸消失,瓣瓣獨立漸漸變為連綿相接,蓮瓣的刻劃漸顯隨意。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尤其中期一些做工精湛的蓮瓣碗,花瓣瓣面豐滿,瓣脊出筋挺拔,十分美觀。此時工藝水準大大超過南宋早期,碗型也更加優美,最經典者莫過于宛若蓮蓬狀的碗式,與蓮瓣裝飾天然呼應,更有那粉青、梅子青釉的相襯,線條輪廓柔和清淡,溫文爾雅,別有一番韻致。另有一種敞口微外撇的碗式,亦常見蓮瓣紋裝飾,且多為單層仰蓮瓣。此外,綜合大量南宋中晚期的蓮瓣碗實物觀之,其尺寸規格按其口徑大小大致可分三類,小者未到10公分,最常見為12~15公分,大者超過20公分,可能在當時有不同用途。除蓮瓣碗之外,此一時期還有蓮瓣紋碟,蓮瓣紋蓋碗,蓮瓣紋盤等等,紋飾風格類似,南宋龍泉窯青瓷往往素面朝天,卻唯獨偏愛蓮瓣紋,此中真意頗值一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