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器皿釉層表面的小泡
產生原因:
(1)坯體入窯水分過高,加上預熱帶溫度低,碳素沉積釉中。
(2)氧化不足或還原過早,使分解物和沉積的碳素在釉料熔化前沒有全部排出,而隱藏在釉中。
(3)還原氣氛過濃,造成碳素沉積。
(4)釉的始熔溫度低,釉料玻化過早,而使沉積在釉層中的碳素不能分解捧出。
(5)坯料中碳酸鹽、硫酸鹽含量過高。
(6)二次施釉的時間間隔太長,容易產生釉泡。
(7)過干過熱的坯體施釉,坯體與釉漿溫差過大,不能使釉料被坯體均勻吸收,燒成時容易封閉氣孔,使氣體無法外逸。
解決辦法:
(1)調整釉料配方,如用白云石代替石灰石等。
(2)嚴格控制坯體的入窯水份,一般在2—3%左右。
(3)適當提高氧化爐的爐溫,促使還原帶過來的游離碳素完全燃燒。
(4)提高釉料的始熔溫度,降低釉料的高溫粘度。
(5)過干過熱的坯體不施釉.若采用二次施釉的方法,應縮短施釉的間隔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