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6日下午,小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室外的空氣清新宜人。此時,來自許昌市的六位收藏界嘉賓齊聚一堂,圍繞著古瓷片的話題,展開了“中國鈞瓷沙龍會所”主題為“收藏家談瓷片”的活動。
桌面上擺放著幾十片古瓷片,以唐、宋、元、清的鈞瓷瓷片居多,還有一些明代的瓷器碎片。嘉賓們一件件仔細地看著,不斷交換著意見、發(fā)表著看法,氣氛好不熱鬧。
張群寶老師拿起一個唐代的古鈞瓷片說道:“唐代盛行以‘肥’為美,如果是一個完整器型的話,給人的是一種很飽滿圓潤的感覺;唐鈞以實用器皿為主,都是純手工制作,胎體比較厚實,也比較瓷實,胎的顏色為黑灰色;唐鈞的“耳”(或者是叫“系”)都是帶狀或條狀的;唐鈞施釉時只施半釉,而且越早的唐鈞,施的釉越少,前唐時期的施釉幾乎只有三分之一,越往后來,施釉越多,但沒有施滿釉的;唐鈞已經(jīng)有明顯的自然窯變效果出現(xiàn),而且色彩過渡清晰、自然。”
張群寶老師又拿起幾塊宋鈞瓷片說道:“到了宋代,鈞瓷制作工藝達到了鼎盛,人們的審美觀發(fā)生了變化,開始以秀麗、清爽為美,鈞瓷的實用性已經(jīng)淡化,觀賞性和藝術性不斷提升,器型變得修長、苗條;鈞瓷的制作工藝也越來越精細,尤其是細節(jié)部分處理得很到位,釉質和胎質都及其細膩;胎的顏色也是黑灰色的,跟唐鈞胎的顏色相近,但是較之唐代的胎體要薄了很多,而且更加瓷實;施釉方式為施滿釉,釉色以純凈的天青色、天藍色居多。”
這時,黃治安老師拿起一塊元代的鈞瓷殘片說道:“元代的鈞瓷爆斑現(xiàn)象比較多,甚至還出現(xiàn)了‘魚化龍’的奇觀,就是爆出的斑猶如是一條騰飛的巨龍,形象逼真,非常神奇。這種現(xiàn)象只有中國的元代鈞瓷出現(xiàn)過,國外的瓷器,包括日本、韓國等跟中國文化相近的國家,都沒有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過的記載,因此元鈞是爆斑的鼻祖;那時的釉色以月白釉居多,人們覺得在純凈的釉色上面爆斑很好看,但爆斑是自然窯變出的,人又控制不了,因此文人騷客就極力地推崇這種現(xiàn)象,于是后來就出現(xiàn)了點斑這種工藝,人為地在瓷器上再用另一種釉給點上去一塊,這樣燒出的鈞瓷就有了類似于爆斑的效果,但是爆斑和點斑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直接觀察就是爆斑的色彩變化在釉的內(nèi)部,是自身的變化,而點斑的色彩變化在底釉的表面,猶如附著一層彩云一般;元鈞的制作工藝粗獷、豪放,器型給人的感覺比較粗笨,跟宋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胎體比唐代還厚實,有時甚至有一扁指那么厚,但是胎質很疏松,明顯地沒有宋鈞的瓷實;胎的顏色較白,施釉方式為施半釉,器型的足部和底部一般都沒有施釉,在釉跟胎的結合部位會自然泛出一種紅色出來,這種現(xiàn)象被稱作‘火石紅’,這也是元鈞獨有的現(xiàn)象,這跟那時的原材料有關,現(xiàn)在是仿不出來的。”
蘇金昌、常德生、王毅賓、李國鵬等幾位老師對明代的幾個瓷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據(jù)他們講,這是明代的一種彩瓷,胎色為紅色;釉為單色的銀鉛釉,釉色為孔雀綠;由于長時間在地下受到水土的侵蝕,它們的釉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斑駁、褪色的現(xiàn)象,但是其中的一件卻與眾不同,被侵蝕的恰到好處,表面上出現(xiàn)了類似于珍珠般發(fā)光的“泛錫光”現(xiàn)象,被稱為是“寶光”,這是因為它的釉里面含有類似于珍珠粉的成分,在長期水土的侵蝕下發(fā)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這種成分被泛到了釉的表面,因此看起來就有一種“珠光寶氣”的感覺。
大家對一件清代的敞口《柳葉瓶》尤其喜愛,說這是一件清官窯的作品,釉色為瓜皮綠。清代的鈞窯還有寶豐窯,但寶豐窯的鈞瓷綠色要重一些,而且里面也含有類似于珍珠粉的成分。
室外的雨越下越大,室內(nèi)熱烈的氣氛越來越濃。一片片瓷片所蘊含著的濃郁文化氣息和歷史背景在嘉賓們熱情洋溢的品讀中,漸漸地浮現(xiàn)、彌漫了出來,我腦海中曾經(jīng)的多條孤立的線段被緊密地銜接在了一起,成為一條縱向的連線,貫穿了鈞瓷在歷史長河中發(fā)展的各個階段。沿著這條線追溯,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猶然眼前,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被這種濃郁的歷史文化熏陶著、被璀璨的藝術精華感染著,自樂其中,興致盎然......
通過對瓷片的解讀,不但讓我們覺得這是一場感官上的盛宴,而且更感到這是精神上的一次大餐! (編輯:木木)

蘇金昌——中國民協(xié)陶瓷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常德生——許昌市收藏家協(xié)會鈞瓷專業(yè)委員會主任
黃治安——許昌市收藏家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王毅賓——許昌市鈞瓷專業(yè)委員會理事
張群寶——許昌市古玩商會副會長
李國鵬——五十八旅軍醫(yī)

這里面包括了各個時期的鈞瓷瓷片。

這是唐鈞的瓷片,可以看出胎體比較厚實,胎質也較瓷實,顏色為灰黑色;耳部為帶狀,有很明顯的手指按壓粘貼上去的痕跡;窯變色彩有過渡,且清晰、自然。

上面施滿釉的就是宋鈞瓷片。



宋鈞的制作工藝已經(jīng)極其細膩,釉色很美。

雖然同樣是手工,但宋鈞的胎質細膩,瓷實,為灰黑色,胎體較薄,可見制作工藝上已是上乘。


這是八卦洞官窯的宋鈞素燒殘片,胎色稍淺,沒有經(jīng)過上釉,底足為鼓釘洗的底足,鼓釘洗宋代才有。經(jīng)過上釉后,再高溫燒制,胎的顏色就變?yōu)榱嘶液谏?/span>

元鈞瓷片上的爆斑,形成了“魚化龍”的奇觀。

周圍的元鈞是點斑,跟中間爆斑的“魚化龍”有本質上的區(qū)別。

元鈞施半釉,胎色較白,胎質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