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當代陶瓷畫工并不分屆,每年都有新手進入這一行業,在學徒期間絕大多數不學習繪畫理論和素描、色彩等基礎課程,只是臨攀師傅安排的固定紋樣,大多數畫工一生只畫一種或幾種紋樣,如果畫工張三于萬歷四十五年十四、十五歲時開始學徒,萬歷末年便開始繪制瓷器,歷經天啟、崇禎、順治四個朝代加起來也不過四十年,到康熙時也不過五十多歲,也就是說張三畫的一種紋樣歷經五朝,在這幾十年內景德鎮制瓷原料、青花色料、造型工藝、窯爐技術等都沒有發生生產變化,你又怎么能分清張三繪制的瓷器是那一朝那一代,而絕大多數瓷器是無法準確分清其生產年代,只有在瓷器上有款識才可以準確斷代。在收藏界對準確的朝代判斷并無實際意義,收藏的目的主要是三個,一是:玩賞滿足占有欲,提高個人或企業形象;二是:投資獲取利潤回報;三是:研究工藝技術為現代生產服務。
為什么說準確的年代沒有意義呢?首先是買進或是賣出一個大時期的各個時代的產品價格基本相同,如元、明洪武、永樂、宣德朝代的瓷器,從經濟價值講相差不多,只要藝術水平、工藝水平相同,價格基本相同,在如從清道光到清末也是經過了五代王朝,同類產品價格也是基本相同,即便你有一件乾隆時期的瓷器,但藝術水平、工藝水平很差,于欣賞、于投資又有什么意義呢?就如“海撈瓷”雖然年代久遠真實可靠,但其中數量最多的裝飾粗糙,或沒有什么紋飾的日用瓷器,更加之釉面受到嚴重的海水侵蝕,在實際市場上的價格大大低于民國時期瓷器的價格。
絕大多數的收藏者都知道這些行情,但為什么卻又沉迷于研究準確的斷代呢?這就是收藏者最大的誤區,瓷器專家需要顯示自己的學識,所以要向求知者傳授這些過于極端專業的知識商販需要把購買者忽悠暈了也需要更多更復雜的論證,而收藏者初始時對于一切外來的陶瓷知識會不經思索全部接收,在頭腦中形成牢固的烙印,在今后的收藏活動中很難改變,初期接受的錯誤觀念越來越關注,這些與收藏目的關系不大不大的細節問題,而且是夸夸其談,說的頭頭是道一買東西就打眼上當,我在生活中遇到過許多這樣的朋友。
很多人拿著藏品請我幫他們鑒定真偽,其實我的鑒定方法很簡單,一只自己發明的偏光顯微儀,按照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多年來總結出來的觀測結果就可以百分之百的區分瓷器的真偽,盡管朋友們也相信我的鑒定結果,但大多數人不愿意學習使用這項技術,因為他們自己親眼看到了鑒定方法也認可鑒定的可靠性,知道我所使用的鑒定方法真實可靠,但仍抱著自己錯誤的觀念,一次次上當受騙,購買偏光顯微儀只需二百余元,一生中少上一次當已經就收回了投資,使用也十分簡單,只要和標準瓷片一對比就一目了然,這項鑒定技術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多年來研究的成果,對于瓷器準確年代的判定還不能滿足鑒定需要,但可以準確的看出瓷器釉面原料是用什么工藝制成,以及瓷器的燒成溫度,而目前景德鎮好絕大多數地區的贗品制造廠家,在原料制造方面還無法與古代相同,一般考古出土的瓷片都要用這種鑒定檢測方法,但檢測時需用一小片瓷片在專用設備上磨制成0.5毫米厚的薄片,然后在放到偏光顯微儀鏡下觀測,由于需要破壞瓷器,因此只能在殘片鑒定中使用,其檢測結果只能確定釉面的晶相顯微結構,使檢測者了解瓷片制造原料是用什么樣的設備制造的,燒成溫度是多少,這些看見的特征雖然每個不同的產地均有所不同,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而這種特征到目前為止只有現代瓷器制造廠家才會注意,此外由于需要破壞瓷器,再說又無法確認瓷器的準確年代,因此沒有人對這種鑒定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但瓷器釉中留下的這些信息,對于收藏者確有天大的用途,首先困擾收藏者最大的難題是不知道瓷器是否是現代仿品,如果不是現代仿品再去判斷瓷器的價值便十分容易。偏光顯微鏡體積過大無法隨身攜帶,購置費用較高,不能對瓷器整體觀測,我在偶然發現用特定倍數的顯微鏡在一定的角度下可以觀測到與偏光顯微鏡一樣的現象,從此便十分方便、準確的鑒定瓷器。如元代青花瓷中國學術界到1987年才承認中國在元代已經能夠制作青花瓷器,在此之前中國陶瓷界有很多人認為元青花是中東地區生產的產品輸入中國的,因此在1987年以前肯定沒有人仿制元青花,明洪武、永樂、宣德青花瓷在1990年以前被收藏界稱之為“老大明”,在瓷器收藏品中被認為價值不高,直到今日在古玩商販眼中仍然是低檔貨,在過去幾百年中也基本無人仿制,以這兩大類青花瓷為例只要繪畫構圖、風格和技法與某一時代相同,肯定是那一時代的產品。作為收藏者這些結論已經完全夠用了當你在古玩市場。或是農村山鄉能夠方便準確迅速確定一件瓷器的收藏價值。
一個人從接觸瓷器收藏到去世能有多少年的時間,能見過幾件標準器,不要說是業余的就是專業的陶瓷研究者一生一世又能對中國陶瓷知道多少,況且不說到今天為止中國五大名窯、青花瓷的歷史、窯址沒有找到確切的歷史,就是清三代粉彩瓷器又有幾個人能說得清,作為收藏者沒有那么多的時間,有沒有條件和機會接觸標準器,如元至正型青花很多人寫文章講的頭頭是道,可收藏在英國的至正青花瓶究竟有幾個人見過,更別說“上過手”,只不過是東抄西抄撿拾別人的牙慧,真正讀過英文原著的都不見得有幾個,當你頭腦中灌滿這些東拼西湊的理論后再去買元青花百分之百的上當受騙。
學習知識表面看很好,其實如果你學習了過多的錯誤信息,可能是受害,在當今商業大潮的沖擊下能夠出現在媒體上的一些知識中混雜著大量出于商業目的的錯誤引導,實事證明許多人以陶瓷專家的面目出現誤導大眾搞得收藏市場人人自危,不知有多少人上當受騙,因此只有讓大眾有更簡單實用的鑒定手段避開各種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