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麻離青——也叫“蘇尼勃青”(也有稱“蘇泥勃青”),簡稱“蘇料”,是元末明初景德鎮青花瓷器使用的一種優質色料,是一種原產于西亞波斯卡山夸姆薩村(現伊朗)還有說一說來自于伊拉克,的進口青花色料。在景德鎮元代青花瓷器和明代早期青花瓷器大多使用這種蘇料。特點是發色凝重幽艷,光彩煥發,色性安定。明代永樂年間,鄭和七次下西洋從伊斯蘭地區帶回一批“蘇尼勃青”料。
明萬歷十九年(1591)《事物紺珠》“永樂宣德窯”條記載:“二窯皆內府燒造,以棕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用蘇麻離青料繪畫的瓷器,藍色濃艷有銀黑色結晶斑。因為蘇麻離青含鐵高而含錳量低,在適當的火候燒造下呈現出藍寶石般的鮮艷色澤,還會出現銀黑色結晶斑,平平添了幾分自然美,這也是明代青花瓷器的一大特色。元代與明初的青花,大多用它繪制花卉枝葉,明成化以后,漸被回青等代替。

元青花扁瓶發色為寶石藍與天藍

元青花云龍紋帶蓋梅瓶 高安市出土
該瓶青花發色亮度不如前者,湖北博物館的一件四愛紋瓶發色也是如此。天津與上海博物館的元青花罐青花亮度要更低。

美國的元青花罐
亮度好,淺寶石藍,雖然這幾件青花的發色具有蘇麻離青特點,但是,英國的那一對元青化雙龍瓶的發色似乎與上面的有一定差異。
永樂中后期,鄭和從中東又開始帶回蘇麻離青,值得注意的是永樂宣德的蘇麻離青的青花發色與元青花有了比較大的差異,這一點我們從實物與圖片明顯的看得出來,就是常常見到元青花的明朝人也發現了這個區別,大致有三大點區別:
1.元青花藍發色過艷,就是寶石藍特別光亮,外放;而永樂宣德青花發色偏黑,光澤內斂。
2.元青花花紋色彩大都均勻,而永樂宣德青花深淡不一,現在稱之為“水墨畫”。
3.元青花金屬斑點少,而永樂宣德青花金屬光斑多。
造成這樣大的區別的原因很多可能有以下原因:
1.青花原料來源地點不同,(1)同類不同地,(2)同脈不同位置。
2.原料的配比不同,也許從永樂期有其他國產原料加入,以符合明朝人審美特性。
3.原料加工的工藝不同,元青花料細,永宣粗,元青花畫料為油,永宣為水。
4.畫描工藝不同,元過于工整,永宣灑脫。
5.燒制工藝不同,也許明初由于國家財力不足,火候沒有嚴格控制。

美國展覽的永樂青花盤
發色與元青花發色一致,亮麗,但是水墨畫效果明顯。

永樂青花
發色已經與永樂前面有區別

故宮館藏“宣德青花”發色偏黑

故宮館藏“宣德青花”執壺(發色腚藍)
特別的藍色使我們更認為它是正德期間的“回料”的發色。
總的說來,蘇麻離青的發色是元青花與永宣被看重的幾個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辨別這幾個朝代青花的一個主要特征,或者說,它使我們斷代變得相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