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上三套景德鎮青白釉注子溫碗均系1974年浙江海寧縣硤石東山西麓北宋墓出土,現藏于海寧市博物館。

北宋景德鎮青白釉刻花注子注碗,1963年安徽宿松北宋元祐二年吳正臣夫婦墓出土,現藏于安徽博物院。



北宋景德鎮青白釉注子注碗,大英博物館珍藏。
此套蓮花式注子注碗,造型典雅,制作精良,可謂同類器中的典范。
景德鎮湖田窯青白釉的例子不勝枚舉,以上僅選取了較有代表性,較為精美的幾例珍品。
宋安徽繁昌窯青白釉溫碗執壺,1984年安徽繁昌縣50萬變電站出土,現藏于繁昌縣博物館。
三、耀州窯


五代/北宋執壺,陜西銅川市耀州窯遺址出土,現藏于耀州窯博物館。

北宋獅鈕執壺,陜西藍田五里頭村北宋呂氏家族墓出土。
四、白釉

遼白釉蓮花溫碗注子,1974年河北省三河市出土,現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遼白釉蓮瓣紋執壺,1989年內蒙古敖漢旗貝子府鄉驛馬吐村遼墓出土,現收藏于敖漢旗博物館。執壺器底刻有“官”字款。同時出土的還有相配套的蓮瓣紋盤盞。

遼白釉蓮瓣紋執壺溫碗,1962年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白辛屯遼墓出土,現藏于內蒙古博物館。

遼白釉刻花溫碗執壺,北京龍泉務窯燒造,2000年北京豐臺區豐臺路口南側出土,現藏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五、其他品種

遼代綠釉執壺溫碗,1989年北京市順義區木林鄉安辛莊遼墓出土,現藏于首都博物館。
遼代黃釉帶蓋執壺,內蒙古赤峰瓦缸窯燒造,1972年遼寧朝陽縣二十家子鄉前窗戶村遼墓出土,現藏于朝陽市博物館。
注子、注碗,原是金屬器,唐宋金銀器中即有類似造型。

唐代銀執壺 北大塞克勒博物館《閑事與雅器》展覽

以上各窯中,龍泉窯與越窯的相似度無疑是最高的,除了造型,釉色風格乃至墊燒工藝都有相似處。而獅鈕蓋造型可能也借鑒自湖田窯、耀州窯等,時代上稍晚于前三件。另,越窯一些溫碗在造型及紋飾上與壺的呼應亦不強,若非出土時壺置于碗內,殊難辨別。龍泉窯執壺可能也存在此種情況,故今多失其相配套之溫碗。
墓葬出土執壺溫碗的例子非常多,但龍泉窯者至今似未發現這類例子,這一方面說明五代北宋之際其市場影響力尚有限。而另一方面,龍泉窯這類執壺做工精良,其燒制或有特殊用途。
若放眼于大的社會文化背景,則可發現,溫酒器的盛行離不開社會生活風氣。譬如五代北宋的酒風,酒令的流行,一個重要結果便是滋養了詞的生長。溫酒器的發展興盛乃至衰落幾乎與詞的生長衰退同步??梢韵胂?,酒要喝得有趣,有文化,自然少不了各種游戲,行酒令就是其一。酒令作得好,可令十七八女郎接紅牙檀板歌之助興,續得不好便要罰酒。盛了酒的注壺不僅僅是用溫碗加熱,更是要經由注碗長時間保持溫度,因為這些宴席往往是“慢”的,也是“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