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河北內丘;邢窯;唐三彩;中子活化技術
【摘要】本文介紹了邢窯唐三彩的出土情況,并與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其它燒制三彩器的窯址進行對照,同時借助中子活化分析數(shù)據(jù),對邢窯唐三彩的工藝及特點做了分析研究,認為邢窯是燒制唐三彩的一個重要窯口,但其燒制范圍較小,也沒有形成規(guī)模和批量生產(chǎn)。
邢窯位于今河北內丘,是以生產(chǎn)精湛白瓷而聞名于世的古窯場之一,在《茶經(jīng)》、《茶中雜詠•茶甌詩》、《大唐六典》、《國史補》、《樂府雜錄》、《長慶集》等歷史文獻中均有記載。邢窯品種的多樣化,已在近20多年的文物普査和考古發(fā)掘中被證實,像邢窯燒制的透影白瓷,帶“盈”、“翰林”款識的細白瓷和唐三彩,堪稱邢窯的“三大絕技”,尤其是唐三彩釉陶的發(fā)現(xiàn),為邢窯陶瓷苑中又添奇葩。正如中央美術學院陶瓷美術系教授、陶瓷專家葉喆民先生所說的:“它在邢窯的出現(xiàn),既填補了河北唐代陶瓷史的一段空白,也可。”[1]這一發(fā)現(xiàn),的確令人欣喜。本文擬就邢窯唐三彩相關的問題談一點認識。

唐代 邢窯透影細白瓷葵花碗
透影白瓷是隋朝的邢窯燒造,其胎料及釉料中含有較高的氧化鉀成份,具有細膩潔白、玲瓏剔透的特點,屬于邢窯白瓷中的珍稀產(chǎn)品。最薄的地方只有0.1厘米,迎著光,可以透影。

唐代 邢窯白釉“翰林”款罐

唐代 邢窯三彩臥兔枕
一、關于邢窯唐三彩的出土地點
三彩釉陶的出現(xiàn),是唐代鼎盛時期陶瓷手工業(yè)發(fā)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釉陶器的又一發(fā)展。因此,說唐三彩陶器的絢麗多彩以及窯工們的高超技巧都是我國藝術寶庫中的珍品,一點也不過分。1985年秋,在內丘縣城拓寬中興街建筑工程挖基槽時,首次發(fā)現(xiàn)三彩器物及殘片。該地點位于縣大禮堂以北,中興街中部,距地表1.5~2米左右,范圍不大,為一堆積層。當時縣文物部門只做了局部清理,采集了一些三彩和素燒器物的標本及殘片,窯具發(fā)現(xiàn)了有粘連淺褐釉痕的大小兩種三叉形支具。在1988-1991年間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于內丘做的選點試掘中,在禮堂北發(fā)現(xiàn)了模制的三彩人俑、馬俑等[2]。2003年春,為配合步行街工程,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會同邢臺市文物管理處、內丘縣文物保管所、臨城縣文物保管所聯(lián)合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在禮堂北部及影院一帶距地表2米以下出土了三彩執(zhí)壺和大量素燒佛龕和佛像等,有幾件素燒人物與河南鞏義三彩窯址出土的一件“抱物者”坐像完全一致[3]。文物普查中,在北大豐窯址也偶爾發(fā)現(xiàn)過三彩殘片[4]。
由此可見,邢窯唐三彩的出土范圍大致在縣大禮堂以北及北大豐窯址一帶,出土器物標本主要有碗、罐、盤、鏡、杯、執(zhí)壺和模制人俑、馬俑以及素燒器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區(qū)窯址首次發(fā)現(xiàn)了素燒印花紋飾佛背光殘片和三彩菱形紋枕殘片等。

邢窯三彩碗

邢窯三彩盤

邢窯三彩三足爐
二、關于邢窯唐三彩的工藝及特點
“進入隋唐以后,低溫釉陶日益向唐三彩方面不斷發(fā)展與演變。”[5]考古發(fā)掘資料表明,邢窯在隋代就岀現(xiàn)了青釉和黃釉器,還有在胎體上施白色化妝土的習慣,意在追求完美,使釉色更加光亮。筆者認為邢窯的工匠們在當時可能有這樣的設想,既然已因燒造白瓷聞名遐邇,為何不在三彩上再創(chuàng)輝煌呢?于是他們利用當?shù)刎S富的瓷土資源,借助燒制白瓷的成功經(jīng)驗,大膽嘗試,終于成功燒制出了三彩釉陶。可以說邢窯唐三彩的出現(xiàn),是邢窯在工藝創(chuàng)新上的又一次飛躍。
在對出土的各種器物標本及殘片的胎質、胎色進行分析比較后發(fā)現(xiàn),邢窯的白胎及粉白胎是用瓷土(増子土)做原料且低溫燒制的,所以對胎坯用土十分講究,須經(jīng)過對瓷土的淘洗、沉淀、揉煉等多道工序來完成。在器坯成型后,施白色化妝土入窯焙燒,施釉后再二次入窯低溫燒成。由于釉料中加入了大量鉛的氧化物作助熔劑以及含有銅、鐵、鈷、錳等元素的礦物釉料的著色劑,所以在窯爐里焙燒時,各種著色金屬氧化物熔于鉛釉中并向周圍擴散和流動,多種顏色互相浸潤,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效果。
由于沒有做大面積的發(fā)掘,且邢窯的三彩窯爐和作坊目前也尚未發(fā)現(xiàn),所以對邢窯三彩燒造工藝和燒造技術的進一步研究受到了局限,但從內丘窯出土的大量素燒器、三彩器、印模和三叉形支具等足以說明,邢窯唐三彩研究與探索是繼河南鞏義大、小黃冶村和陜西銅川黃堡窯之后,我國發(fā)現(xiàn)的又一處燒制三彩的窯口。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全國已發(fā)現(xiàn)的燒制唐三彩的窯址主要有陜西銅川黃堡窯、西安市西郊老機場(禮泉坊)、河南鞏義黃冶窯和河北內丘邢窯這四處窯址[6]。
借助先進的中子活化技術可以了解三彩胎的化學組成及含量,現(xiàn)僅從以下幾方面對三彩器做一分析。
閱讀拓展:
中子活化法,又稱中子活化分析(NeutronActivation Analysis ,NAA),活化分析中最重要的一種方法,用反應堆、加速器或同位素中子源產(chǎn)生的中子作為轟擊粒子的活化分析方法,是確定物質元素成份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它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和準確性,對元素周期表中大多數(shù)元素的分析靈敏度可達10-6~10-13g/g,因此在環(huán)境、生物、地學、材料、考古、法學等微量元素分析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由于準確度高和精密度好,故常被用作仲裁分析方法。
1、胎質、胎色
從胎質、胎色看,邢窯唐三彩的胎有白胎、淺紅胎,還有白里泛灰的粗胎,且含有許多小顆粒。前者胎質較硬,密度高,叩之聲音清脆;后者胎質松軟,密度低。出現(xiàn)以上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選用土質的不同。有資料顯示,洛陽三彩是由瓷土燒成的白胎,而西安唐三彩則是用一般陶土燒成的紅胎[7]。通過對邢窯三彩紅胎的中子活化技術分析,邢窯唐三彩與其他窯相比:西安西郊老機場出土的紅胎中鋇、鈷、鉻、銫、鐵、鈉、鈹?shù)暮科撸嫛?銪、鉿、鑭、镥、鈉、釤、鉭 、釷的含量偏低;河南黃冶窯唐三彩胎中的鈧、銪、鐵、镥、鈉、釤、釷、銣含量偏低;陜西黃堡窯唐三彩胎中的鉻、銫、鉿、鉭、鈾含量偏高,而鋇、鈷的含量偏低(表一)。

2、釉色
從釉色上分析,邢窯彩色釉陶可分為單色和復色兩種,單色的通常稱單彩或一彩,復色的則有多種顏色,帶兩種顏色的稱二彩,有兩種以上顏色的則稱為三彩。單色多呈淺黃、淺褐和淺綠,如1993年在邢臺市唐墓出土的黃釉獨流壺和綠釉水盂等,均為單彩陶器[8]。復色多呈深綠、淺綠、翠綠、藍、黃、白、褐、赭等多種色彩。除窯址出土的器物外,墓葬中也有三彩器出土,如1985年內丘岀土的三彩鎮(zhèn),1993年邢臺市岀土的三彩缽等。

邢窯黃釉席紋執(zhí)壺

邢窯綠釉三足爐

邢窯三彩爐
鞏義黃冶窯三彩的釉質具有乳濁感,而銅川黃堡窯的三彩釉則玻璃質感強;黃冶窯的三彩大量使用氧化鈷做色料,不論器皿或陶塑小品,施藍彩的較多[9]。可在黃堡窯三彩中則不見鈷藍。邢窯三彩釉料用氧化鉆的也不多,但多呈深綠、翠綠和淺綠色,釉的呈色程度并不單一,有的釉色較厚,顯得深沉,有的則用色較薄,但釉色較均勻,玻璃質感很強,釉下可見細小開片,大件器物也有流釉現(xiàn)象。

鞏義黃冶窯三彩

邢窯雙系小罐
3、器形
從器形上分析,邢窯三彩器在造型上深受細白瓷的影響,也出現(xiàn)了仿銀器的藝術效果,如帶耳環(huán)的小口杯、素燒器中的鍑等。從出土的器物殘片看,器形大致可分為人物、動 物及日常生活器皿等幾大類,主要器物有杯、盤、壺、缽、鍑等,還出現(xiàn)了佛龕、羅漢俑等素燒器,有的還帶有紅、綠彩,不過大都為小件器物,重視實用觀賞價值。而其他窯出土的隨葬器,俑較多且多為大件。

邢窯三彩小杯

邢窯三彩鍑
鍑:古代的一種大口鍋:“以~煮,安炊之,勿令疾沸。”
4、工藝
在制作工藝方面,與其他三彩相比,邢窯既有其他窯的共性,也有自己的個性。從胎的堅硬和松軟程度看,在燒制中很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用溫度較高的氧化焰焙燒的;另—種是用溫度低的還原焰來焙燒的。在發(fā)掘中出土了不同類型的匣缽,同時在窯爐的火膛下都有柴灰黑屑痕跡,說明內丘三彩器也是用柴作燃料,用匣缽裝燒的。其成型方法與邢白瓷一樣,采用輪制、模制及手制等方法,同時用點、蘸、描、涂、擦流等施釉技巧進行裝飾,通過擦釉,在器皿外表出現(xiàn)了曲條紋飾,釆用點、擦相結合則產(chǎn)生了花瓣形紋飾,效果特別漂亮。施釉方法釆用的是施半釉法,保持露胎狀態(tài),可以防止粘連,避免造成廢品。
三、小結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說邢窯三彩品種多樣,包羅萬象,單從胎質、造型、釉色方面看,與其他窯相比也并不遜色。由于受發(fā)掘面積所限,只能做以下推測:僅從出土器物和窯具標本數(shù)量分析,邢窯燒制唐三彩的范圍較小, 沒有形成規(guī)模和批量生產(chǎn)。究其原因,不外乎與兩種因素有關。
1、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窯爐塌陷和水淤現(xiàn)象。據(jù)《內丘縣志•城池》記載:“大和九年(835 年)洪水泛濫,河飴西北隅,乃東遷焉,今城之 西垣即城東垣也。”所記水災的時間正值中晚 唐之交,洪水泛濫必將導致交通運輸困難,窯爐可能由此被毀。
2、政局動蕩,戰(zhàn)亂頻仍。從“安史之亂”、“藩鎮(zhèn)割據(jù)”直到唐朝滅亡,邢州一帶幾乎一直處于戰(zhàn)亂的旋渦之中[10],社會經(jīng)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陶瓷生產(chǎn)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在縣域及周邊地區(qū)唐墓出土的三彩釉器物很少,這也應是直接的原因。
總之,邢窯作為唐三彩的一個重要窯口,為國內外遺址、墓葬出土的唐三彩產(chǎn)地的歸宿問題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線索,同時也給學術界更進一步認識、了解河北內丘邢窯提出了一個新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