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出生于陶瓷世家,曾祖父鄧碧珊系陶瓷名人“珠山八友”成員之一,父親鄧肖禹也是景德鎮人民政府首屆“陶瓷美術家”。從小受家庭的影響,隨父親鄧肖禹學習陶瓷繪畫藝術,己歷經數十載,主要擅長粉彩花鳥、魚藻及人物繪畫技法。現就有關粉彩繪畫方面幾十年的實踐與經驗與廣大粉彩繪畫愛好者共同探討,談談個人心得。
一、充分認識陶瓷粉彩畫的歷史及其重要價值
粉彩陶瓷藝術有著不可估量的歷史價值,它以粉潤柔和、色彩豐富、秀麗雅致的藝術特色,數百年來一直在喚起人們的無限美感,影響著瓷都一代接一代的陶瓷繪畫大師及廣大愛好者不斷耕耘,不斷傳承,不斷發展。
景德鎮四大裝飾之一的粉彩繪畫技法,創建于哪個年代呢?據有關資料介紹,粉彩畫始于清朝康熙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粉彩是在古彩的基礎上,受琺瑯彩制作工藝的影響而創作的一種釉上彩的新品種,初創時,彩繪方法與古彩很相似,僅在紅色的染色中運用了琺瑯彩中才能見到的胭脂紅,光彩較足。 白花朵和質感有粉質感,但淡綠和翠綠色仍是采用了古彩的平填法。到雍正時期,無論在造型、胎釉和彩繪方面都有了空前的發展,粉彩工藝也日趨走向柔和典雅,逐步形成了粉彩畫特有的裝飾風格。
二、器型的選擇和粉彩畫面設計以及色彩合理搭配要相得益彰
陶瓷器型各式各樣,有圓、方、短、凹、凸等之分,根據不同的畫面選擇不同的造型以及合理的色彩搭配,加以設計藝術裝飾使其達到更加完美的效果。通常情況下,在實施粉彩畫面前,首先根據不同的陶瓷器型,考慮適合的裝飾器型的題材,題材選好后,根據器型選擇重要位置,把繪畫面的重要角色安置上去,就會體現主題相扣,主次分明,相互依托,相得益彰,達到審美的效果。如果你事先想繪畫多重畫面,或者是場面大,人物多或花鳥多等的畫面,那么你就要分清主次。把起重要作用或重點的畫面放在陶瓷器型顯見平視線上,畫面景物的布置要根據故事情節和陶瓷器型加以適度的擺布調整,找準最佳的角度,取得畫面內容和器型統一完美與協調,以達到最好的視覺審美效果。從傳統來講,在粉彩繪畫方面主題選擇好后,配景襯托也尤為重要。例如:"大吉大利"中以三只雄壯的公雞為主題,上方垂釣著鮮紅的荔枝為背景,不僅畫面艷麗,而且寓意深刻,以雞諧“吉”,以荔諧“利”,喻指“吉利”之象征。
其次,在粉彩繪畫方面還要注意考慮的是色彩的合理搭配,因粉彩素有“色彩淡雅、粉潤柔和”之稱,這與粉彩顏色有透明色、掙色和不透明之分是分不開的。在突出主題畫面這一環節上,除了在線描裝飾上突出主題畫面,在色彩上同樣要突出主題畫面。
三、學會粉彩繪畫其關鍵還要把握好填色的技巧與方法
在工藝制作上,在其他釉上彩繪填色上更為復雜細致。其主要填色的技巧, 就本人從事粉彩彩繪畫數十年的經驗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擦掉瓷上的污跡灰塵,增加線條的厚度和油脂,以便水顏料容易填入線條的空檔內,而有陰陽相背關系的材料是不用擦鍋灰的,因為它無須空出線條來’,只要直接罩上透明色即可。②打底。在畫好的樹干石頭、葉子部分用廣翠、耐火紅、赭色打底色,底色要求薄而勻,然后填透明色。⑧平填法:用透明或者不透明色均勻地填在畫好的瓷器上,要求顏色表面不干不稀,厚薄均勻。④接填法:用兩種以上的透明色自然地結合在一起,盡量不留或少留筆痕。⑤洗染法:用顏色扎染出陰暗層次, 主要在打好玻璃白的人物衣裙、花頭等,將顏色層層渲染,使之有立體感。但這僅僅是制作的一些工藝,粉彩在工藝制作時會引起微妙的變化,在制作的時候還要事先畫一個小瓷牌進行試燒,以便予借鑒,提高效果。
粉彩繪畫制作工序復雜,分工很具體。一般人物的填法主要考慮人物衣裙色彩的搭配,再則填人物一定要懂得歷史典故,才能把畫面填得合情合理,使人感到真實,如填歷代帝王,衣服一般宜用金黃色,黃色是色階的第一層也最奪目,也能表現帝王統治者那種莊嚴、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那么花鳥的填法就同中國工筆花鳥著色相似,花鳥粉厚、質感強、生動自然。因鳥有鳴、宿、食之態,花有春、夏、秋、冬之分,就隨著各種不同畫面的氣象要求,充分發揮粉彩填色所有的藝術效果。還有山水的填法,也不一樣,填山水的先決條件要懂得畫意,理解畫意;首先對畫的底稿要研究,怎樣著色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反則顏色填的再平,也不能填出藝術性高、效果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