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瓷,即仿其釉彩、仿其器型、仿其紋飾或兼而有之,是中國古代瓷器中一種帶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工藝現象,不論在民間還是在官方都大量存在,因而仿古瓷存世很多。它主要萌芽于兩宋,形成于元代,成熟于明代,繁榮于清代前期,衰落于清代后期。總之,其基本上存在于中國古代瓷器發展的后半期,并對這一時期瓷器的發展進程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而景德鎮現代制作仿古瓷始于20世紀80年代,在當時是正常有序規規矩矩的,屬景德鎮瓷業產生的開發項目,其產品也帶來了一定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個體瓷業蓬勃興起,家庭式作坊生產一些大路貨的仿古瓷,仿古瓷的生產發展到今天,又涌現出一些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等定點生產的仿古瓷生產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在文博行業和收藏界都有一定的影響。
仿古瓷的生產,同樣推動著景德鎮陶瓷的發展,同樣豐富著景德鎮陶瓷文化。一、在繼承傳統工藝技法中創新。雖然大量的館藏、存于民間、流失海外的實物可以印證古陶瓷的歷史悠久燦爛,但必競年代久遠,而且存世量極少,甚至很多是孤品,工藝技法都瀕臨失傳。而仿古瓷的生產,卻在研究、挖掘,繼承傳統工藝技法上起到了保持和發揚傳統產品特色的作用。這些仿古瓷不僅是器型、胎質、畫面、釉色上,而且在繪畫技法,加上現代科技手段,幾乎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過去像藝術瓷廠曾作為項目開發,生產的仿古瓷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在陶瓷市場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仿古瓷的生產意義,在于它對古陶瓷的優秀工藝技法進行了繼承發揚和創新。二、滿足了收藏愛好者的喜好。盛世藏瓷成了收藏界的一條定律。作為一個收藏愛好者,要收到那么多的稀世珍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就買到贗品而懊悔莫及,但把那些高仿、精仿出來的仿古瓷作為喜好的藏品也不是一件憾事,至少沒有那種上當受騙的感覺。仿古瓷的生產,就較好地滿足了收藏愛好者的喜好,也填補了收藏市場對古陶瓷的需求。當然仿古瓷的生產,無論是繼承傳統工藝技法,還是較好地滿足收藏愛好者的喜好都起著積極的作用。但在當今的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一些只顧個人利益,不講職業道德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將生產出來的仿古瓷進行作舊,冒充古瓷,進入收藏、拍賣市場,坑害收藏愛好者,這不是仿古,而是偽作,擾亂了市場。這就要求我們的行政主管部門,加強監管和打擊力度,規范仿古瓷的生產和經營,給那些趨勢謀利者無機可乘。
仿古瓷歷代官窯、民窯有之,而且精品迭出,并非贗品。只要誠實守信,研究開發與繼承創新并舉,做出特色,同樣能創出一片新天地。(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