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創時期的龍泉青瓷造型及其特點
初創時期的龍泉窯屬于制瓷業的初級階段,生產的瓷器幾乎都是民用器。受工藝水平的限制,當時瓷器的造型基本是沿襲早期青瓷特別是越窯、鶩窯和甌窯的造型,具有制作簡單、粗狂古樸的原始風格,器物造型變化緩慢。五代至北宋早期,龍泉青瓷的形制有了較大改觀,生產了一些新的造型,如多管瓶、盤口長頸蓮瓣紋壺、蓮花式碗等。
二、成長時期的龍泉青瓷造型及其特點
成長時期龍泉青瓷的形制變化較大,逐漸脫離了原始青瓷和 越窯、婺州窯和甌窯的影響,造型既有民用瓷器,又有少量官用瓷器。這一時期的造型帶有由初級階段向中高級階段過渡的特點。如自五代后期至南宋早朝燒制的多管瓶,其瓶管、瓶身層級的數量由多到少,形體由大到小,裝飾由繁到簡。再如盤口壺,其盤口由大漸小,口沿由深變淺,頸部由細長變為短粗。南宋早中期瓷器的造型己經接近南宋中期的水平,非常優美。
三、成熟時期的龍泉青瓷造型及其特點
宋元時期龍泉青瓷的器物造型發展到最高水平,達到了雅俗并舉、各具特色的境界。
1.造型。宋代龍泉青瓷是歷代名窯瓷器造型中最為精美的,許多造型承先啟后、堪為楷模,對元明清時朝龍泉青瓷的形制以至明清官窯瓷器的形制,都產生了非常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因為宋代龍泉官用瓷器原型的絕大部分是仿自商周時代王公貴族常用的器物,集精致典雅和脫凡超俗的美學價值和人文理念于一體,并且融入了宋代獨有的淳澈嫻雅、靜穆空靈的審美觀,其器物形制以格調高雅,造型勻稱秀美、輕盈俏麗見長,為歷代所不及?,F今館藏和傳世的一些元明清官窯瓷器的形制,皆取型于宋代龍泉窯瓷器。
2.元代的造型。元代龍泉青瓷的造型演變分為兩個階段,元早期造型基木沿襲南宋晚期,變化不大。元中晚期造型變化較大,一改南宋龍泉青瓷無大器的特點,其器物形體具有品種多樣、恢宏巨制、裝飾精美的時代特征,這與蒙古族和伊斯蘭教國家的影響有密切關系。龍泉窯開始生產各種大型圓器和琢器,其大碗、大盤、大瓶|香爐的口徑和高度空前絕后,其中的貢瓷和外銷瓷的燒制技術相當高超,器大而不變形,粗曠大氣,世所罕見。
四、衰落時期的龍泉青瓷造型及其特點
明代恢復漢族統治后,龍泉青瓷的形制又改變了元代的風格。由于景德鎮瓷業的崛起以及其它瓷種的增多,龍泉青瓷的主導地位逐漸削弱,造型趨小,品種減少,精美程度大不如前。明早期龍泉青瓷的部分器形保留了元代的式樣,仍很精美。龍泉瓷器與當時的青花器、青白瓷器的形制相互融合,相互影響,出現了某些瓷器造型的異窯同形狀況。如元代龍泉窯生產的玉壺春瓶、靈芝耳方瓶、荷葉蓋罐、梅瓶等器物的造型和紋飾,與同期景德鎮窯燒制的青花瓷、青白瓷的同類器的造型基本相同。
不同瓷窯生產的瓷器品種共存,客觀上必然出現相互競爭此長彼消的局面。元末明初景德鎮窯創燒的單色釉瓷、青花瓷和彩瓷代表了時代的特點,比同期龍泉青瓷的造型更多、更新穎、更美觀,其優勢是龍泉青瓷難以抗爭的。進入明代中晚期至清三期,傳統的龍泉青瓷造型已經顯得陳舊俗套、品種單一,再加上粗制濫造,漸為宮廷和官府所摒棄,只能以生產民用瓷器為主。
明代龍泉窯除了生產傳統造型的瓷器外,增加了燭臺、鼓凳、棒槌瓶、橄欖瓶、屏風等器形。清代龍泉青瓷的器形驟減,主要有碗、盤、罐、香爐、刻花瓶、筆筒、硯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