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1851-1861)朝,在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外國列強紛至沓來等一系列內憂外患的沖擊下,清王朝國力衰落已極。咸豐五年,景德鎮御窯迫于戰亂而停燒。咸豐十一年,太平軍攻克景德鎮,至此這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著名瓷都幾乎完全癱瘓。由此可知,咸豐的傳世官窯器當為咸豐五年前的制品。由于咸豐朝的官窯器少,所以傳世的官窯器物顯得尤為珍貴。同樣,民窯器傳世亦少。
1,整體上看,前朝的傳統器型,笨拙的風貌有增無減,很少有突出作品。民窯器中各類餐具較多,但制作粗俗不堪。
2,器物胎體粗松笨重,胎質較差,不堅實。琢器口沿處較厚,腹璧較薄;圓器胎體欠堅致細蜜。釉面不夠光滑,普遍為稀薄的波浪釉。前期釉色較白,后期白中泛青。
3,器物紋飾裝飾工藝以彩繪為主。紋飾內容趨于平庸、布局松散,即使精品之作,其人物的神采和背景的層次均不及前朝,民窯的器物尤其如此。
4,官窯器物款識以“大清咸豐年制”兩行六字楷書青花款為主流,多無邊框,少數器物仍用篆書款。粉彩瓷器中還有松石綠釉底書紅彩款,也有刻款及描金款。民窯瓷器多無款識,有款者書寫草率,有的變體篆款難以辨認。另外,咸豐朝還發現了“太平天國”款的瓷器,但質量極差。咸豐朝幾乎沒有堂名款,吉語款亦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