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青花,以美為貴。而器形則是衡量青花瓷是否美的一個重要標準。青花始于唐,發展于元,在明清得到了更大的發揮,青花瓷器的造型風格是一個時代人們審美情趣和生活習慣的具體表現之一。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造型藝術特點,因此對青花瓷器常見器形的研究,也是我們鑒賞和辨別青花瓷器時代特征的重要依據之一。
唐代青花
唐代青花瓷的器形有碗、盤、瓷枕、罐、三足罐等,其中以碗、盤最多。碗類以足形分為玉璧形寬圈足和玉環形窄圈足兩種形式;以口、腹造型不同又分四種類型:敞口、深腹;敞口、淺腹;折沿、淺腹;花口、折沿、淺腹等。
宋代青花
宋代青花瓷的器形仍以碗為主,可分為三種類型:直口圓唇,腹壁微??;敞口外卷唇,唇面向外斜出,腹壁微??;直口平唇,腹壁上部近直,下部向內聚收。
元代青花
元代青花瓷的造型既有繼承也有創新。其突出的特點就是器形碩大,胎厚體重。造型方面有梅瓶、玉壺春瓶、大罐和碗、盤等。梅瓶是宋代創制的瓶式,元青花梅瓶在宋代修長挺拔的基礎上,又加以改進。如口部加高,圓唇,肩部加寬,顯得豐滿穩重。除圓形外,還出現了八方形梅瓶。玉壺春瓶與宋代器形變化不大,也有少量八方形傳世。罐是元青花瓷中最常見的器形之一。形制較多,有直口罐、斂口罐、洗口罐、直口方唇雙鋪首罐等。罐蓋也有多種形式,有荷葉形、火珠紐、獅紐等。大盤往往用于外銷,它最適合伊斯蘭教國家抓飯風俗的需要。器形多為敞口、折沿、淺圈足,并有圓口和菱花口之分,圈足內多為砂底,帶火石紅。
明代青花
明代青花瓷造型輕巧秀麗、古樸典雅、線條柔和、圓潤,有質樸、莊重的美感。
清代青花
清代青花瓷的造型前期古拙、豐滿、敦厚;中期精巧、秀麗、端正;晚期呆板、稚拙、笨重。順治青花瓷器胎體厚重,胎色較白,釉厚而不勻,縮釉普遍。釉色微青,器物口沿喜飾一圈醬釉,造型古樸。順治官窯雖曾燒制過青花“欄板”和“大龍缸”,但都未成功。民窯以日用生活器皿為主,如供器、祭器,香爐、燭臺、凈水碗、凈水瓶、花觚等也比較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