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畫面的整體品相。由于“珠山八友”作畫多用上等瓷,創作時間在百年以內,因此畫面一般還保持著光澤亮麗、圖文清晰的特征。作偽都為讓人相信其偽作是“老瓷”,往往故意作舊,使畫面有的地方脫彩或模糊不清,遇到這種情況必是偽作。
2、看題款字跡。“珠山八友”瓷畫是書畫俱佳的作品,雖書法落款各人風格不同,但留在作品上的文字都是純熟流暢,揮灑自如的。如果出現字跡大小不一、字型生硬拘謹的落款,十有八九是偽作。另外還必須注意,作品中偶然也會出現簡化字,但機率很小,如出現建國后的簡體漢字,這是作偽露出的馬腳。對于“珠山八友”各人的書法風格,必須在實踐中認真研究,仔細觀察,逐步掌握。但有四點必須注意,一是瓷畫上的落款多為“珠山八友”親書款,除王琦外,其他人有少見的代書款,一般是弟子或友人代書。二是幾個人配畫的作品,有時由專門一個書寫落款。三是同一人不同作品上的字跡,在字體大小、筆畫粗細、草行變化等方面會有一些差異,不會都是千篇一律,如汪野亭在不同時期的題款書法有較大的不同。四是少數作品只有印文,沒有題款,王琦的早年作品中多見。
3、看干支紀年款。“珠山八友”的作品大多以干支紀年款來說明創作時間,少數也有寫“民國幾年”的,還有無紀年款的。第二代的“珠山八友”十位瓷畫名家,活躍在畫壇一般都在三十年左右,壽命不足60歲的有六人,六十歲以上的僅四人。有些作偽者不熟悉“八友”的生卒年分,仿制時隨意選取一個干支湊數,為我們辯偽提供了一個機會。凡是見有“八友”卒后的作品,必定是偽作。去年江蘇一拍賣行出拍汪氏二幅條屏山水,初看繪畫風格基本相似,落款為甲申年即1944年,汪氏于1942年去世,顯然不是真跡。
4、看繪畫風格。這是鑒定的重點和難點。繪畫風格要從“珠山八友”作品的共性特征和各人的個性特點二方面進行分析:
先說共性特征。“珠山八友”瓷畫的共性特征是他們的作品既是商品又是藝術品。瓷畫的商品性主要反映在作品的內容上。“珠山八友”都是繪瓷藝人,民國時期,他們以畫為業,賣畫為生,一生勤于筆耕,首先是為了生計。他們的作品與明清官器專供皇宮大臣使用不同,而是面向社會的廣大民眾,因此作畫必須根據當時的人文時尚,選取民眾喜聞樂見的題材,如人物中的八仙羅漢、魚樵耕讀、歷史典故等;景物中的鳥語花香,秀美山景、松、竹、梅、魚等,走獸中的鹿壽松貞、金猴嬉戲、林中虎嘯等。都迎合了廣大民眾的心理需求。瓷畫的藝術性主要反映在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創作技法二方面。“珠山八友”都是藝人出身,他們師從名人,勤奮好學,立志創新,在瓷畫藝術創作上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境界,與當時紅店藝人不可等同看待。紅店的瓷畫一般都是水平不高的工藝品,而“珠山八友”的作品都是出眾的藝術品。他們在創作中擺脫了傳統工藝精雕細刻的束縛,沖破了當時紅店構廓細描的技法,吸取了歷代名人畫中的營養,以自己的創新理念,把思想情感融入畫作中,以形寫神,形神并舉,使作品富于藝術感染力。在繪畫技法上,精心構思,合理布局,采用工筆與寫意結合,勾勒與涂沫交錯運用,一氣呵成。使作品揮灑自然、氣韻生動,山水秀逸,人物傳神,花鳥富有靈氣,一看便知大家風范。詩畫合壁也是他們作品的一個共性特征。以畫配詩,以詩點明畫意,互相映襯,相得益彰,使瓷畫的藝術效果表現得更加完美。
再看個性特征。“珠山八友”各有自己的從師經歷,繪畫情趣,人生變化,他們在強烈的創新意識支配下,逐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繪畫風格。但由于目前人們對“珠山八友”畫作的了解不多,研究不多,一切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對他們個性特征的評估宜粗不宜細,還沒有搞清的東西,不要輕下結論,對局部的特征,不要說成整體特征,否則以點見面,以點蓋面的兩種可能都會存在,給人們造成誤導。如有資料中這樣敘述:鄧氏畫魚一般為二、三尾,徐氏畫竹一般是溪旁一高一低二石中斜出幾枝,這種敘述,僅能反映作者部分作品的特征,決不是全貌。鄧氏畫魚亦見五、六尾、七、八尾的,徐氏畫竹也見有溪邊奇石中錯落有致、濃淡相間的小片竹林。下面就目前對“珠山八友”個性特征比較一致的看法分述說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