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意亭生于1895年,卒于1948年,享年54歲。17歲時就讀于江西省立甲種工業窯業學校圖畫科,先師從潘勾宇、張曉耕研習花鳥畫,后到上海拜浙派花鳥畫家程瑤笙為師。20世紀30年代初,曾在浮梁縣立初級職業學校飾瓷科任教。程意亭工粉彩花鳥,一生勤奮,傳世作品較多。

筆墨(料)特征
程意亭以小寫意筆法作花鳥畫,清新靈動,意趣高華,恬淡沖和,風格獨具。從程氏花鳥畫的筆墨特點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程氏畫花鳥,多用勾描填色之法,講究骨法用筆,線條細潤勁挺,工整圓潤,剛柔相濟。特別是以“釘頭鼠尾”描法勾勒的花葉,行筆有繁有簡,有粗有細。而仿制品的勾勒多落筆隨意,收筆飄浮,凝澀枯竭,筆韻含蓄不足,少韌練之氣。
二是程氏畫鳥慣用工筆絲羽法,在勾勒的基礎上,用尖細的枯筆絲羽,再以色罩染,以求鳥的羽毛整體有厚度,工細入微,嚴謹精致。而模仿品細膩不夠,層次缺少,工整者多板實僵硬,用工少者又顯單薄,絲羽之法難得要領。
三是程氏畫鳥頭部均較大,但鳥的形體卻很生動,有人問他是否合適,他說:“一幅花卉翎毛畫上的鳥,多半是作為主將出現,頭小就不威武,更難傳神。”而模仿品有的執意將鳥頭畫大,但大而無神,生搬硬套反而使鳥缺少靈性。

另外,程意亭花鳥畫的設色,也是鑒定其作品真偽的重要因素,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程氏所用顏料經過自己的漂研調配,色澤妍麗而不嬌媚,在填色時又能輕拂丹青,以薄為貴,呈現出特有的清麗娟秀,既有文人畫清雅的一面,又有工筆重彩的艷麗,艷者無飄浮感,淡者也非蒼白無神,厚重淺淡之處,均以筆法皴擦染而成。
二是填色工藝達到運用自如,駕輕就熟的程度。如程氏畫花多用胭脂紅洗染,濃淡相宜,過渡自然,顏色瑩潤;而填畫荷花卻著意淡雅,表現到赭色,既豐富畫面色彩,又增添了生活的真實。而模仿品設色、染色平板,少冷暖過渡,特別是用色生硬,往往以色料堆填以求艷麗,鑒賞者用手觸摸有起棱之感。

如程氏粉彩瓷板畫《芳菲春風》,繪秋菊、秀石、竹籬、雙鳥,構圖疏朗,垂直挺立的菊花,與竹籬構成橫斜錯落的穿插之勢。籬下傲霜耐寒的菊花盛開,一黃一紫,相互映襯,作者以雙勾填彩,筆法精工細描,與細筆勾勒的黃色竹籬和青色秀石,營造出秋艷的韻味;白頭翁側首向下,對花生情,以工整精細之筆畫得生動靈巧,呼之欲出。作品嚴謹工秀,設色考究,濃淡層次自然,突破了一般花鳥畫媚世趨俗、煩瑣臃雜之弊端,表現出勃勃生機、親切面影,盡顯程氏花鳥畫之神采。

題識印款
程意亭作品題款有兩種字跡,一是程氏親筆所書,書體綿柔秀美,筆法穩健舒緩。程氏作品少見長篇題款,一般都是題寫一兩句詩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見落款為:“意亭寫”、“程甫意亭寫”、“翥山程意亭”、“意亭程甫之筆”、“翥山樵子程意亭”、“翥山樵子程意亭寫于佩古齋”、“翥山程意亭寫于珠山佛印湖畔”等。

另一類是他人代書款,書體勁拔,格式工整,多詩詞。此類題款系民國時期景德鎮專事題款之人所為,此種字體在同時期其他瓷畫名家作品中也能見到。如同時期瓷畫家葉振嘉的作品上也是此種字體,從兩種題款比較中,可看到字體完全出自一人之手。民國時期,某些瓷畫家請人代寫款的現象時有出現,因此在鑒定程氏作品時,不能只從題款來判定,尤其是此類代書款作品,要多從其他各方面來鑒定其真偽。
程氏作品常見印款為:“程印”、“程氏”、“程”、“程甫”、“意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