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胎質與成化時相同,修胎規整纖巧。
第二,釉面肥腴滋潤,潔白光亮(白色居多,也有的白中閃灰色)。
第三,紋飾線條纖細、舒展,比成化時更為柔和秀逸。
第四,盤有踏底現象。由于器底整個收縮下凹,使器里圈足承托處微顯凸露。
第五,圈足處理光滑圓潤,足墻比成化時略矮,內墻直立,深淺不一。圈足處理光滑圓潤,足墻比成化時略矮,內墻直立,深淺不一。
第六,器足底釉面色調,由初期的白色逐漸轉變為灰色,后期則為“亮青釉”。
第七,款識雖沿用舊制,但字體趨于清秀,筆劃纖細柔和。以楷書為主,字體小而規整。有四字或六字兩行豎寫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