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仿制元青花的特點及其技巧。據了解,現在出現在市面上的所謂的元青花絕大部分為景德鎮作坊仿制。為了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有的仿制者甚至用復古柴窯燒造,這給鑒定帶來了一定難度。多數氣窯燒制贗品屬速成法,這類器物不難鑒定;即便用柴窯燒制的仿品,其器物從瓷胎的硬化、色料的氧化、釉面的玻化等方面雖與元代真品青花相比沒有太大區別,且做到了高仿真度,但由于仿品在胎土、鈷料、配釉工藝上與真品存在差異,如認真加以辨別仍能發現其與元代青花器物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原料配方的差異及原料加工工藝的不同使得仿品無法達到真品的燒制水平。
仿制品在包漿作舊方面也大做文章。有的作舊水平高明者甚至將仿品埋入地下幾年,或調劑色澤各異的鹵水缸浸泡仿品。另外一種作舊手法主要是使用化工原料,用微酸物把器物釉面的火光退掉,使器物釉而變得柔潤,之后再用氫氟酸調劑處理,使得露胎部分也略顯蒼老陳舊。諾如以上幾類作舊器物的包漿,粘附力強,用一般清洗劑無法除掉,如用84消毒液浸泡三天拔盡作舊的附著物后,仿品就會原形畢露。總之,贗品作舊手法千奇百怪,形式多樣。據本人了解,目前景德鎮仿品在露胎部分下了很大功夫,有些仿品甚至能使其顯現出原生瓷胎現象,如不加以分析,極易以假亂真。
綜上所述,元青花研究作為一個綜合性課題,其涉及面較廣,一些問題不宜過早下結論,若過分地偏執一面,將陷入不可知論。其實不只是元青花,其他陶瓷亦是如此。就拿當今用于古陶瓷測試的先進科學儀器來說,由于其數據采集有限,加之古代陶瓷與現在陶瓷在原料和加工技術上的不同,在目前還沒有出現更科學、更先進的鑒定元青花的方式方法之前,最好不要去鉆“無謂”的牛角尖!否則,極易“走火入魔”!陷入其中無法自拔。用前輩們總結出來的一句老話來說就是:仿制品永遠只能仿出它的“形”似,卻終究無法仿到真品的“神”似,因為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