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民國瓷,應從哪些方面入手,鑒定民國瓷有什么樣訣竅?昨日,武漢四知堂資深藏家李險峰表示,收藏者應該多關注淺絳彩和定燒瓷。
他介紹,民國瓷器投資前景看好,但選擇投資對象時,仍要避免盲目性,民國瓷仿前朝的東西價值不高,比如青花;反映本時代特點的瓷器藝術水平卻很高,比如淺絳彩和定燒瓷。因此,應將兼具藝術和文物價值的精品作為投資重點。
淺絳彩發端于清中期,在民國期間早期達到高峰,其制作者大多是以前清宮的畫師,工藝水準與晚清官窯不相上下。加上文化氣息濃,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
20世紀20年代景德鎮瓷器中,出現了以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鄧碧珊、徐仲南、田鶴仙、劉雨岑等八位頂級畫師為領軍人物的新粉彩工藝,后人稱之為“珠山八友”,其作品是對淺絳彩的繼承和發揚,在造型、線條、色彩、光線等方面,均吸收了近代繪畫的營養,顯得別有洞天。
定燒瓷在民國瓷中獨具魅力,包括與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有關的專用瓷器,一些達官貴人、地主富商、社會名流定制自用和相互饋贈的禮品瓷。這些瓷器不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有獨特的歷史研究價值。
李險峰提醒藏友,鑒別民國瓷要從造型、胎釉、紋飾等方面綜合鑒別。
一是器型。民國真品的器型傳承有序;贗品器型有些非驢非馬,常常是隨心臆造。二是胎質。民國真品胎質較粗松,手感適中;贗品胎質細膩,手感較重。三是釉質。“珠山八友”燒制的新粉彩瓷器釉質很精細,其他瓷器的釉質較粗。四是描金工藝。描金工藝是民國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壺嘴、雙耳、瓷塑羅漢像、底款等實施描金;贗品描金不純正還很粗糙,大多描金像枯黃的敗葉色,與真品描金
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