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作舊及辨別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用獸皮等工具在鈞瓷表面反復摩擦,以達到去其浮光的效果。雖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會看到無數平行的摩擦痕。
?。?)將新仿的鈞瓷放入含有酸性等帶有腐蝕性的溶液中浸泡,雖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達到做舊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顯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傷痕。
(3)作偽者有時也意識到了上述方法給鈞瓷釉面帶來的損害,所以也采用含有油類的軟布進行拋打,同樣可以使釉面產生出柔潤的效果,但是與真品釉面光滑細膩的手感明顯不同,作偽處理過的鈞瓷釉面觸摸時有油質感。
?。?)在酸性物中浸泡之后,馬上以土覆之,作出人為的土銹,且這種土銹滲入釉中,很容易使收藏者蒙騙上當。其實根據近幾年來北方出土的鈞瓷,以及在鈞臺窯發掘所獲得的大量鈞瓷標本來看,鈞窯瓷器面上的土銹很少,出現大塊土銹粘結的現象更為少見,大都呈現出一種光潔細膩的效果。有些作偽者以粘合劑作出的土銹粘結假象,實為弄巧成拙、畫蛇添足之舉。
?。?)人為剝釉現象。作偽者有時故意在鈞瓷的底足部分剝去一部分釉層,露出胎質,以期達到給人以年代久遠之感覺。由于現代仿鈞與古代鈞瓷真品的制胎原料源于同一產地,故其胎色十分接近。但是與真品的自然剝釉仔細對比就可以發現偽品的破綻:真品的剝釉斷面基本上是直茬,偽品的剝釉斷面是斜茬。
對于鈞窯瓷器的辨別,除了以上幾點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鈞瓷真品釉面上的塊狀窯變斑為紫紅色;仿品的窯變斑不是偏淺就是過深。仿品的胎色較之真品稍淺,同時由于古代胎泥淘練的工序繁復,所以胎質細膩致密,而現代鈞瓷的胎泥淘練較為簡單,胎質斷面有時有雜質或產生孔隙。
根據筆者多年來對鈞瓷生產的觀察發現,現代仿鈞瓷器大部分都達不到宋鈞制作工整、釉色玉潤晶瑩的工藝效果,大多仿品只是比較接近于金、元時期的鈞瓷風格,但胎、釉與金、元時期相比又顯得較單薄。
總之,鈞瓷真偽的辨別并不是朝夕之間就能夠徹底掌握的學問,它需要日積月累地不斷學習、觀察和揣摩,更需要經常了解現代鈞瓷的發展狀況及仿鈞生產工藝變化的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