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星航,男,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人,黨員,大專學歷,陶瓷熱工工程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煉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04年11月,設計宋代柴燒鈞瓷窯爐并燒制成功,被河南省文化遺產搶救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委員會授予特別貢獻獎,榮獲“河南省第四屆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2011年4月21日作品《蟠龍瓶》榮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金獎,2011年5月1日作品《如意瓶》、2012年5月作品《風云鑒》、2014年5月作品《龍尊》屢次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
“采訪我?真是沒啥寫頭兒!”這是我們在河南省禹州市星航大道星航鈞窯院內見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鈞瓷煉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任星航先生時聽到的第一句話。
“沒啥寫頭兒?不可能!您從事鈞瓷工作近四十年,歷任禹州市鈞瓷研究所副所長,全國古陶瓷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民協五大名窯專業藝術委員會主任等職,連續多年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這能說沒啥寫頭兒!”乘著中國管理科學院花道文化研究中心孫可研究員的推介,德藝雙馨、名震四方的星航鈞瓷有限公司,任星航才和記者開始了“高山流水逢知音”的專訪。
“為啥喜歡鈞瓷?原因太簡單了,我們任氏祖上幾代燒窯獻瓷,傳承近百年了,我沒有任何理由不喜愛它!”在任氏鈞瓷世家第七代傳人任星航鈞瓷珍品廳,看著帶有濃郁民族文化韻味兼具鮮活靈動時代風格的大師作品,伴著清脆悅耳的開片聲中,任星航大師的話言語鏗鏘,擲地有聲。任星航先生從小就會建窯,這恰恰造就了懂窯爐熱工知識的先生燒窯的先決條件,“窯不大,但不少,情況復雜,知識蘊含豐富,能學很多工藝”,由此集中了十八座復活不同時期,形態各異,構造獨特的鈞瓷窯爐,曾發明設計雙孔隔焰隧道窯、無匣缽鈞瓷窯爐、抽屜式煤、氣混合燒鈞瓷窯爐的星航先生建起了禹州史上第一個鈞窯博物館。

“星航干啥都中,就是干工作太玩命,太不把身體當回事了”,言談間流露出對任星航先生愛恨交加的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十大創業之星、許昌市人大代表、禹州市政協委員的王春鳳一邊擺弄著鈞瓷作品,一邊和我們聊起了任星航先生以及他們終生都會為之奉獻的鈞瓷事業!星航俺倆認為每個鈞窯,每件鈞瓷作品都是一本底蘊厚重的教科書!
對于曾獲鈞瓷女大量中年齡最小、最會手拉坯成型并擁有“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稱號的女兒任英歌和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獲得者、河南省技術能手、“河南省杰出手工藝獎章”獲得者劉起生這二位親人、愛徒,曾參加1997年香港回歸賀禮特大鈞瓷花瓶《豫象送寶》設計工作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通令嘉獎的王春鳳對他們也是關愛不已、嚴教有加!“我常教育英歌、起生,作為鈞瓷藝人,要自己管好自己,出不出人才不是太重要,最根本的是要管好自己,多看書、勤動腦、勇實踐,真正把鈞瓷藝術傳承創新,發揚廣大!”
“真正的鈞瓷人一定要有責任、擔當,牛奶就是再多也不能向污水溝里倒!土是不可再生資源,要合理開發利用,要把“賭瓷包窯”太過于泛濫化,這樣難免會壞了鈞瓷形象,丟了鈞窯美名!”昨天剛剛從首都北京載譽歸來的任星航先生面露不悅、言語愁憂!“這是起生的《天池洗》、《花語》,英歌的《和諧之鑒》、《心靈之窗》,那是春鳳所作的《鳳凰筆架》、《福祿壽禧》、《滴水觀音》,作品端莊雄厚、質樸無華、釉色七彩融化、溫潤如玉、包羅萬象、寓意深遠,不但賞心悅目,更能陶冶情操”,曾看《鈞藝千秋》、《鈞瓷暢想》的任星航先生深情地如是說。在或清麗典雅、或熱烈奔放、或質樸自然,各呈風姿,別具神韻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的星航美林鈞瓷館的琳瑯滿目作品背后,我們分別看到了傳承文化、締造經典的任星航大師大寫的鈞瓷藝術人生!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要來咱窯口看看,車都下了咱禹州高速口了”,祖籍百代畫圣吳道子故里,1974年出生于龍城牡丹江市的禹州市鈞瓷窯爐博物館副館長的劉起生輕手輕腳地推門而入,語輕聲緩地說。聞聽喜訊,戀戀不舍的我們決定提前結束專訪。返程路上記者回想著“只見燒火,不見濃煙環保鈞窯”的環保窯爐誕生出的件件美鈞,回味著星航先生的“準備寫上個十多年,出來幾本書,為鈞瓷后生留 個念頭”的誓言,記者深深祝福星航老師身安體健、家和事順、才俊輩出,祝愿此次北京榮寶齋珍品展后的星航鈞窯明天一定會更加更加地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