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金泉作品《午后的陽光》
說到陶瓷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吃飯用的碗、喝茶用的杯。陶瓷以一種用的方式介入生活,服務于人類已被大眾所熟知。但是也正在因為陶瓷所具有的使用屬性,長期以來以陶瓷為載體的藝術并沒有得到美術屆的專業認可。因為認識的局限性陶藝一直歸屬工藝美術的范疇而未能登上藝術的大雅之堂。殊不知五年一屆的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直到2009年才開始設有陶藝展覽,那已是全國美術展覽的第十一屆了。
陶藝是陶瓷藝術的簡稱,是一種以陶瓷為載體結合相應的技藝而進行藝術表達的藝術種類。她跟國畫、油畫、版畫等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有著自身獨特的藝術語言。

呂金泉作品《陽光下》
上世紀80年代中期, 陶藝創作在觀念的轉換和新形式的探尋上, 尚處于一種萌芽狀態。陶藝這一概念在公眾心目中尚未形成正確的認識。由于對陶藝概念的含混與認識的粗淺, 陶藝創作在相當一段時期內無法擺脫實用工藝性的束縛而處于一種迷惘的無序狀態。
陶藝因為地域的不同,工藝的表達形式不同從而使作品的形式豐富多彩。陶藝的工藝多樣性是其他任何藝術形式不可比擬的,這也是長期以來陶藝被納入工藝美術范疇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工藝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是一般的藝術家在短時期內難以掌握和熟練運用。陶瓷的工藝就藝術層面來說有成型工藝和裝飾工藝。單說裝飾工藝就多種多樣,有釉下裝飾、釉上裝飾,以及顏色釉裝飾等等。

呂金泉作品《初春》
工藝的積淀需要時間,技藝的掌握同樣需要時間,因此,陶藝創作就需要陶藝家認真學習、深入發掘與利用傳統陶瓷藝術的輝煌成果。需要陶藝家具備熟練地運用陶瓷工藝技術的能力,敏銳地捕捉一切可能成為陶藝形式語言的各種因素, 并加以發揮、創造。陶藝創作傾注的是陶藝家從心底流出的真實而純凈的情感, 表述的是陶藝家的特異感受和思考。陶藝表達的無限可能性, 及泥土與藝術家的天然親近感, 更是讓陶藝這種藝術活動和形式獲得人們最大關懷的重要原因。
從這一層面上來認識, 陶藝就具備了有別于其他藝術表現形式而獨具特色的藝術語言。陶藝創作的魅力在于探尋、捕捉、展現各種不同的陶瓷泥料、釉料在成型、燒制過程中那種無窮的形式變化,并將這些形式賦予某種意味。當然,今天的陶藝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瓶瓶罐罐,在藝術家的廣泛參與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即由工藝美術向純藝術轉型。

呂金泉作品《春日》
陶藝的這種轉型跟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是緊密相聯的。上世紀80年代中期現代陶藝在中國的興起應該說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陶藝的審美取向,即陶藝也可以像其他藝術形式一樣以藝術的方式介入當代藝術。陶瓷材料所具有的質樸、粗獷和多變與當代藝術的基本屬性是非常切合的。所以當時最流行的話語就是原始的就是現代的,很多藝術家紛紛在原始陶器語境中尋找現代元素。中國的現代陶藝跟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在開始之初只是一味地模仿西方和美國,從內容和形式都有明顯的他國影子,但畢竟邁出了第一步。現代陶藝的發展使傳統陶藝開始了由工藝美術向純藝術轉型。藝術家并不拘泥于工藝的局限而進行藝術的自由表達,這一點可以說是轉型的重要標志。在常人眼里陶藝的制作是熟練的工匠所為,一般人很難掌握。藝術家的參與一方面揭開了工藝的神秘面紗,另一方面也使陶藝進入了學術視野。
近年來,在陶藝探索者們不懈的努力下, 陸續出現了不少較為純粹的陶藝作品和學術性較強的陶藝研討活動, 使陶藝作為一種獨立的純藝術形式逐漸被公眾認識、理解和接受,并涌現出一批日臻成熟的真正意義上的陶藝家。陶藝也開始被收藏界和學術屆所關注。但是面對陶藝的當代轉型不是嘴上說說,而應該有本質上的改變。轉型不是換湯不換藥,也不是舊瓶裝新酒,而應該從作品的內容到形式都要有所變化。從根本上說當代陶藝的確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很多的外來藝術家都紛紛參與到陶藝的創作當中,為陶藝的學術和價值提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作為純藝術的陶藝要求藝術家要有必要的學術和專業素養,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陶藝作為以工藝為切入點的藝術因為工藝的豐富性而使作品的形式多彩多姿。其中,造型和裝飾的變化是其獨特的審美特性。藝術家可以通過造型和裝飾的變化演繹作品的思想和精神。但是在當下造型的思想性往往被很多藝術家所忽視,很多藝術家在進行創作時多以畫的方式切入,這種片面的創作方式對陶藝的良性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工藝美術的陶藝以突顯材料和工藝為審美取向,而作為純藝術的陶藝則強調思想的呈現和學術的切入。這一點表現在作品的審美取向上是不相同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在進行創作時可以忽略作品作為工藝性的存在。陶藝的藝術性是基于工藝層面上的,離開工藝談論陶藝是立不住腳的。陶藝的創作要求藝術家應該具有藝術史的視野和大美術的概念,突破工藝的局限進行藝術的自由表達。
玩陶藝的本源在于歡樂和愉悅, 是釋放人性的一種手段,是通過觸覺、視覺直入心靈, 引人向善的一種樸實的方式。陶藝的轉型有利于陶藝的自身發展,可以吸引更多的藝術家參與其中。陶藝只有大家來玩才能引起更多的關注,才能有更廣闊的前景。

呂金泉,1964年2月出生于江西上饒,祖籍景德鎮,先后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東南大學藝術學院,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景德鎮陶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江西省首屆文化藝術學科帶頭人,江西省“贛鄱555英才工程”人選,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景德鎮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主要專業展覽,并獲金、銀、銅獎十余項,部分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工藝美術館等收藏。
2015年1月30日于湖田涌泉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