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朋友圈里有很多人都在為一位陶瓷人送行,3月7日,著名陶瓷藝術家、景德鎮首批陶瓷美術家之一張景壽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96歲。
1920年,張景壽出生在樂平,洎水河畔崇文尚武,少年時張景壽便癡迷國畫。珠山八友之一的程意亭是其同鄉,少年張景壽慕其名上門求教,天天去看程意亭畫畫。

久之,程意亭便問這個少年,“怎么對畫畫感興趣呢?”張景壽便說:“我喜歡畫。”
程意亭讓少年畫一幅來看看,張景壽便將自己的作品拿去給程意亭點評。程意亭見畫甚喜,以后就讓張景壽跟在他身邊習畫……

1936年,張景壽進入浮梁陶瓷職業學校學習,與恩師重逢,又深受程意亭教誨,隨程意亭先生學習粉彩花鳥繪畫藝術,為程意亭的傳人。
珠山八友另一位成員劉雨岑也在該校任教,張景壽因此有幸得到兩位花鳥繪畫大師言傳身教,繪畫功力日漸精進。
在浮梁陶瓷職校求學期間,張景壽開始接觸并研習任伯年等名家的畫作和藝論,對中國畫和西畫均作探究,從寫實和寫意、現實與浪漫相結合上,著力于尋找東方傳統繪畫與西方藝術表現手法的契合點,并在長期從事陶瓷花鳥畫的藝術實踐中,堅持學傳統而自成一格,以中國畫的筆情墨趣,熔鑄于陶瓷繪畫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畫風畫技,以花鳥瓷畫而飲譽瓷苑。
張景壽的繪瓷生涯因日本侵華戰爭一度中斷,日本飛機的轟炸讓景德鎮瓷業一度凋敝,張景壽不得不返回家鄉樂平。在家鄉的日子里,多年的潛心學習讓張景壽的國畫功力日漸深厚,為他的陶瓷繪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54年,張景壽重回景德鎮,并加入名家云集的美術合作社,1959年因為在陶藝上的突出成就,他與當時景德鎮最頂尖的30多位陶藝家一同獲評“陶瓷美術家”稱號。

張景壽從藝80余年,創作和設計出大量陶瓷美術作品。他以粉彩花鳥瓷畫見長,畫面多為紫藤花鳥,筆力老到,技藝精湛,工寫兼備,形神俱佳,具有品位高、格調雅的藝術特色。他十分重視陶瓷藝術的傳承與發展,1979年,從新華瓷廠退休回樂平老家,自費辦陶瓷繪畫培訓班,免費傳授繪畫技藝。
張景壽晚年之作,以大幅瓷板畫為主,筆力不減當年而多有情趣。其作品多次在國內獲獎,還先后在美國、印尼、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展出。1959年獲首批陶瓷美術家稱號,2004年獲得江西省藝術教育終生成就獎,2013年獲“中國陶瓷藝術、設計、教育終生成就獎”。

張景壽,原籍江西省樂平市,(1920-2016),江西樂平人,1959年,被景德鎮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術家”稱號。曾任景德鎮市政協第三屆委員,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西分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