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步青花是景德鎮陶瓷藝苑中一枝奇葩,其作品以筆意簡練、博大精深和水色瑩澈、淋漓盡致的藝術特色而獨樹一幟。王步一生致力于青花藝術的研求與實踐,數十年如一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既有深厚的藝術修養和高超的繪制技巧,又能熟悉和掌握原材料的性能,因材施藝,運用自如。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開創了青花藝術一代新風,展示出青花繪畫的新姿彩,形成了自身鮮明的青花藝術特色——淳雅、簡潔、清雄,從而獨步近代百年,無人可步其后塵。
王步(1898-1968),字仁元,號長湖、竹溪道人,晚年又號陶青老人,齋名愿聞吾過之齋。祖籍江西豐城,生于景德鎮,自幼學繪青花,喜畫極為工細的鳥食罐、小文房等。1919年應聘入瓷業美術社擔任仿古瓷的制作,朝夕臨摹明、清官窯名品,深得古瓷畫意構圖之精髓。繼之同景德鎮陶瓷實業名家吳靄生合作,研制青花仿古,大有心得,1926年吳氏病逝,王步始啟自身創作之端,采用水墨畫的若干技法繪制青花,制作出雅致清新的作品,一洗晚清瓷畫的繁瑣陋習,為當時的陶瓷藝術界開啟了一種嶄新的風氣。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直至建國前夕,瓷業蕭條,青花瓷器產量尤少,王步只得終止探索,改弦易轍,舍青花而從事釉上粉彩裝飾。故對于王步本人藝術創作歷程而言,1926年至1937年前后的十余年里是王步的個人青花風格形成并臻于成熟的巔峰時期,由此誕生出許多工筆繪畫、極見精致的藝術作品,例如香港敏求精舍會員、著名收藏家關善明收藏“青花東坡賞研圖”瓷板(圖一,見《瓷藝與畫藝——二十世紀前期的中國瓷器》頁310,圖版86)正是這一時期的精絕之作,是王步青花技藝發揮臻至爐火純青之化境的見證。
而與之水平相當的是次拍賣的【青花靈禽寫生圖四屏】亦是當中絕無僅有的雋品,其筆法生動,料色豐富,色澤妍麗瑩澈,所繪靈禽四態逼真而富見自然氣息,盡融王步青花諸類技巧、特色于在其中,堪稱獨步一時,予人賞鑒之際不禁叫絕。分述如下:
第一屏為“蘆雁覓食圖”
畫面展示出蘆雁覓食浮萍前的瞬間動態,但見蘆雁振翅俯首而下,雙翅雄勁而輕盈,目光犀利有神,專注水面之浮萍,動態優雅,清逸之氣悠然而生。其羽毛以非常寫實的手法表現,以青花濃淡的變化突出羽毛色澤與質感的不同,依舊閃現出西洋繪畫當中的光影特性。水面浮萍點點,致密而富有瑩澈之質感,與蘆草淡淡的倒影相疊,生出亦幻亦真的視覺之美。王步對布局設計予以巧思構造,以大面積的留白映襯水面的安謐,巧妙將蘆草以倒影的方式融入水面從而為主角的出現鋪墊了所有的場景要素,更以蘆草的密集零亂之姿映襯畫面的輕逸飄渺,將蘆雁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特性置于眼前。
第二屏為:“古溪鷺鷥圖”
古樹之下,溪流安謐,水草茂密。兩只雪白的鷺鷥悠然漫步其中,曲線優美到無與倫比的脖頸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叢里揚起頭來;兩只峭拔的長腿淹沒在水里,舉止移步悠然雅然;王步筆下的鷺鷥姿容端莊蕩漾出一股仙骨神韻,雙雙倩影令人神往,展現出“窺魚翹立荷香里,慕侶低翻柳影中”之詩意。構圖雖較第一屏飽滿但不凌亂,主次分明,虛實相生,以蒼雅的古樹、細密的蘆草和湛藍深邃的天際來襯托鷺鷥雙雙的悠閑與愜意。
所繪鷺鷥形象雖小,有別于其余三屏,然細究之,絕非王步失誤,顯然王步于此屏之中所表達的是一份意境,由鷺鷥的日常生活所啟迪出來的平凡而又寧靜的意境,而鷺鷥形象正是此番意境的核心要素,引人遐想而得以體會。
第三屏為:“鷺鷥夜宿圖”
所展示的是鷺鷥“夜宿”一幕:“相聚水為家,機藏淺草,共倚蒹葭。”圖中蘆草叢密,兩只鷺鷥相偎依,閉目安棲,另有一只仰察天空,目光警惕,以防天敵。鷺鷥跟前的水面上映照著蘆草的淡淡倒影,皆以凸顯鷺鷥的主角形象。其構思巧妙,王步在繪畫鷺鷥之時為了避免描繪形象的重復,將第三只值警的鷺鷥繪以白色為主,既如實反映不同的光線下個體的不同視覺差異,又突出值警鷺鷥的形象,生動描繪出鷺鷥的生活實況,此情此景充滿關愛與溫情,人世間所追求的幸福亦不過如此而已。
第四屏為:“英雄獨立圖”
古松屈曲虬結,松針疏朗,蔓藤長繞,垂連不斷,王步以古松之蒼健配合藤蔓之柔韌,益見古松之精氣渾厚,格調清雄。蒼鷹矯健威武,一爪獨立于枝上,嘯聲回蕩,雙翅微展欲飛,目光前瞻,自有雄視蒼茫大地之氣慨。相比古松的寫意筆法,蒼鷹則以工筆繪就,嘴似利鉤,頸腹部絨毛細密而柔和,纖毫畢露,富具質感。雙翼用重墨依次按結構畫第二級飛羽和三級飛羽,以分明的筆觸變現出羽毛的片片結構,具有強烈的個性面貌,尤其飛羽之重筆,濃妍而深厚,迸發著精神的張力,表露出堅毅的意志,讓人感到無限震撼。其構圖穩健,形態精簡而意遠,墨韻濃、重、焦、淡相滲疊,線條中顯出用筆凝煉和沉健,寓意超凡的昂揚之氣,英雄獨步天下,馳騁江山。
此四屏可謂“質精色良藝美”,質地溫潤如凝脂,色調清新淡雅,繪畫精妙非凡使人領略到王步青花瓷繪的神韻所在,由此可感受王步“青花大王”之美譽絕非虛言。而奠定王步青花藝術在陶瓷美術世界的地位主要就是他非常高明的青花“分水”技法。青花分水猶如國畫的“水墨丹青”,以青花料在坯體上分出各種濃淺不同的色階層次,使單一的色料富有濃淡不一變化而表現各種物象,達到淡濃分明、水料融瑩的藝術效果。運筆講究“料分五色”——頭濃、二濃、正濃、正淡、影淡。
王步在分水上有獨到之處,他守法而不囿于法,繼承和發揚了清代康熙分水上的優良傳統,他匠心獨運,不僅熟練地掌握“雞頭筆”的運筆技巧,進而大膽革新。“雞頭筆”——青花分水的專用工具的發明和隨之而出現的分水技法的形成是青花繪制技藝上的一大進步,為青花藝術帶來了嶄新面目。在青花繪制中,對不同的色階與料暈,不是用水墨畫的技法為之,而是以雞頭筆蘸料水、利用料水積層的厚薄以及托拿坯體的左手側坯和右手提筆收水相照應的技法來表現。王步十分熟練地運用這種分水技法,他在借鑒水墨畫的筆墨技巧時特別注重坯體與宣紙的區別。例如第四屏“英雄獨立圖”中,因為古松枝干遒曲盤錯,筆勢必隨之而不斷變化,既講究運筆的速度又要照顧料水的厚薄,王步分水技法之高于此發揮淋漓盡致,所見古松形態多變,料色深淺豐富,濃淡相抹,色階多達六七層,毫無凝滯之感,揮灑自如,令古松之蒼雅古拙躍然眼前。
而決定分水效果的兩個基本要素:青料、釉料的選擇和用筆技巧,王步對此自有獨到之體會,并成功地把握與運用。
工藝美術品是否能充分發揮原材料的特性和獨特的表現力,突出材質美主要取決于作者運用材料的技巧。青花是火的藝術,不僅憑藝術工作者的巧手打扮,還依賴于燒成后白里泛青的釉色的瑩襯,以及充分發揮原材料的特性與質地美,才能創造出完美的青花藝術作品。王步深知其重要性,一直苦心鉆研青料的發色效果和對藝術的表現力,并尋找影響其發色的種種原因。例如釉料一項,王步經反復實驗總結得出結論:青花瓷忌用純白釉,只有使用白里微泛青亮的釉汁才能使青花發出最佳色澤,一如康熙早期青花之質感,瑩澈而醇厚,不致飄浮呆板。故細細審視此四屏,其釉質瑩白中微泛淡青之色,與釉下青花絕佳結合,幽靚而典雅,與康熙青花不分伯仲。
王步亦深刻地領悟到,一件青花作品,相當重要的是依靠精妙的筆意來描寫才能表現生動的神情。他之所以創作出許多筆意精妙為人們高度贊賞的青花作品,這與他深厚的藝術素養與過硬的青花基本功分不開的,以料水在坯上繪制青花,運筆時因坯體的吸水力強,線條不易流暢尤其是畫長線不易一氣呵成,且青花料在坯上不透明,它的深淺是以積料的厚**達到的,在坯上不易辨別,只有經過高溫燒成后才能顯現出來,為此,在坯上要繪制出理想的青花作品,不僅要有過硬的畫技,還要有豐富的分水經驗和駕馭原材料特性的技能。例如第三屏:鷺鷥夜宿圖,畫中王步繪畫鷺鷥的功夫獨到,筆意精妙,鷺鷥頭部與胸腹的羽毛從濃到淡,分水均勻,既表現了羽毛細松的質感,又體現了鷺鷥的立體感,達到了工筆洗染的藝術效果,其全在于心靈手巧地從淡到濃,一氣呵成,可見方法的運用取決于個人的表現技巧和藝術修養,王步的青花作品其筆致脫落凡俗,不失其氣勢,又見其青花藝術之真諦。
王步青花風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非常顯著而重要的一點就是康熙青花對王步的影響。康熙青花乃是王步青花藝術風格形成的最初和根本的淵源。由于王步曾有數年時間一直臨摹清代官窯青花瓷器,這一經歷令其對清代前期青花有著平常藝匠不可體會的認識,而從他的作品中俱可令人深刻感知康熙一朝青花瓷器對其之影響至深。例如第一屏“蘆雁覓食圖”所點繪的浮萍,大小不一,皆渾圓鮮妍而富具質感,此苔點之法為王步最擅長,運用自如,然究其出處實則源于康熙初期的青花,特別當時一些高檔器皿皆流行使用,但存在時間短暫,前后不過三十年,此后再沒有見景德鎮的藝人使用,直到王步中年摹之得以再度重現,由此可見王步對青花藝術探索是非常深刻,反思了青花在景德鎮數百年的流傳使用的經歷之后,再擇最佳善者而從之,繼而化裁,形成“王步風格”。此苔點法是王步青花繪畫中必備的技法,是王步師從康熙青花的一則顯著實例,不獨第一屏有之,其余三屏不同程度皆予以運用。
佳作必為良工心血之凝合,是次拍賣之【青花靈禽寫生圖四屏】為王步罕見之雋品,如此四屏一套完美保存,至為難得,當下能求得王步一物已是萬幸,何況成套之作更是至罕,檢閱已知的公私收藏未見可與之匹敵者,唯是香港敏求精舍會員葉氏攻玉山房收藏【王步四屏三挖青花雀鳥寫生圖】(圖二,十二塊)可以相媲美,葉氏所藏者從未示人,不曾出版展覽,今年7月筆者赴敏求演講之際,葉氏告之,近來于家中地庫清理出上世紀三十年代其父親友人所相贈的王步青花瓷板一套,誠邀賞之,鑒其來源可靠,繪畫風格、時代特征更與此【青花靈禽寫生圖四屏】一一吻合,恰逢為之成文,苦于資料難覓,得葉氏慷慨應允引用,不勝感激。所繪之飛禽形態雖有不同,然其技法、青花之質感及神韻皆出一人之手,亦當為目前海內外罕見的王步青花重器。
王步青花藝術的成就在于其嫻熟的青花繪制技巧和中國文人畫之間的巧妙結合,二者不可缺失。其將國畫的雅逸墨趣,詩、書、畫、印的藝術形式,融入瓷中,運用青料的特性,通過分水技法,構成點、線、面的組合,講究抑、揚、頓、挫的節奏感,揮灑自如,獨樹一幟。其擅長從美的角度取景,描繪自然景物中精粹之處,加以自己淳樸的思想感情的陶鑄,表現出情景交融“雅尚”的境界,此【青花靈禽寫生圖四屏】每一屏皆予人以無限之美感,其藝術意境深邃,情趣感人,畫中每于空靈處見蒼潤,在疏略中顯精致,寓蒼茫于清潤,融雄渾于沖和,已臻青花藝術之化境。
回首百年,瓷業滄桑,不舍青花,唯有王步;濃淡兼施,運用自如,獨步古今,亦唯有王步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