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饒曉晴,1961年11月出生,江西省臨川人,1984年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教授級工藝美術師、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副總工藝美術師、藝術中心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綠寶石玉瓷網簽約的著名陶瓷藝術家,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評審委員會評委。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景德鎮民間青花道家哲學內涵考》、《陶瓷文化隨想》、《粉彩文人畫的價值及意義》及《粉彩山水地域性及景觀價值》等數篇論文。先后參加全國、省、市展評,獲得多次大獎。
饒曉晴創作的陶瓷美術作品在題材上主要分為兩類:其一是山水、其二是人物(主要是賢士和嬰孩),而大部分作品都與山水有關。饒曉晴認為,一件成功的山水作品,必須反映人與自然和諧相依的關系。陶瓷藝術在風格上注重“氣韻”和“骨法”用筆,富于疏密、虛實等諸多變化的節奏感;陶瓷粉皴法和用筆注重圓潤和蒼郁;陶瓷粉彩山水在其明暗、濃淡、高低起伏以及濃艷和淡雅的效果上呈自然生命的節奏感,現在看來,只有充分理解和表現自然的內在魅力,才能創作出藝術精品。
饒曉晴擅長色釉和粉彩 、新彩綜合裝飾、古彩。他的作品大多以高溫色釉作底色,采用國書技法,以線造型。他注重色彩、形象、構圖的形式美和視覺效果。他根據器型的特點來裝飾書面,色彩講究自然漸變和冷暖構成關系。他能將思想 、見識 、情感形象地體現在作品中,使作品成為他藝術風格的表現載體。他巧妙地處理雅與俗、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使作品與眾不同,耐人尋味,產生一種喜聞樂見的藝術效果。饒曉晴注重文化底蘊。近年來,他創作的一些古彩作品在嘉德拍賣中取得優異成績。饒曉晴認為,古彩概念化,容易成為仿古瓷,因而,突破和發展是古彩的新要求。
饒曉晴不僅精通陶瓷美術創作,而且在陶瓷美術創作理論上有很高的造詣。饒曉晴撰寫的論文《景德鎮民間青花道家哲學內涵考》、《陶瓷文化隨想》、《粉彩文人晝的價值及其意義》和《粉彩山水地域性及景觀價值》等發表在國家級雜志上,受到好評。1994年,他被全國工藝美術行業評為優秀技藝人員,他的科研成果獲工藝美術行業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