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瓷修復專家——鄭衛國

















本組展品經由鄭衛國修復,還將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













(一)半路出家的瓷醫先生
幾千年來,古董文物瓷器,保存下來的少之又少,無數瓷器古董文物成為碎片,成就了殘缺的美麗。如果,把殘缺的瓷器稱為“病人”,那么修復瓷器的匠人就是“瓷醫”。鄭衛國是浙江龍泉一位瓷器修復高手,當別人贊譽他“瓷器修復大師”時,鄭衛國先生略帶靦腆的笑笑,說“哪里,就是一位瓷醫而已。”就是這樣一位看似樸素無華的瓷醫,吸引了各地瓷器收藏家前來“求醫”。據悉,鄭衛國先生從事瓷器修復工作10年,修復的瓷器已達上萬件。經他手修復的瓷器,就連紫外線都照不出修復的痕跡,讓很多收藏家們連連稱奇。但是,鄭衛國先生的技藝卻并非家傳,屬于半路出家的匠人。在從事瓷器修復之前,鄭衛國是一位國企員工,屬于捧著“鐵飯碗”的人。但是對這份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他并不喜歡。于是,他頂著家人的壓力下海經商,做過建材商人,做過汽車租賃,到最后好奇心卻又讓他和瓷器結緣,而且緣定終身。

(二)全國拜師學藝,青勝于藍
一種物質的粘合,一種顏色的混合,背后是幾千上萬次的試驗。幾年里,鄭衛國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次的成功與失敗。也就是在這樣的試驗中,鄭衛國逐步轉變成為一名真正的匠人。鄭衛國先生終于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所在。鄭衛國一邊自己專研琢磨,一邊全國各地拜訪古董文物修復專家,交流學習。上海、廣東、北京……他走過中國很多城市,向遇到的每一位瓷器修復匠人虔誠求教。越是艱難,越覺得這是一件欲罷不能的事情。拜師回來,鄭衛國一頭扎進了龍泉青瓷修復事業。然而他卻發現,對于有著“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特點的龍泉青瓷來說,自己所學到的修復技術并不完全適用。這個困難并沒有讓鄭衛國放棄,反而讓他真正沉下心來,鉆研如何修復龍泉青瓷,并最終掌握了龍泉青瓷修復的全套手藝,從學生轉變為老師。而且,鄭衛國的瓷器修復技術還引起了文物專家的關注,讓他有機會走進古窯址,走進考古工地,走進博物館,幫助考古專家修復文物,和古老的瓷器打起交道。

(三)匠心就是鍥而不舍的重復
作為修復匠人,在他們眼中沒有古董的價值,只有努力把歲月的痕跡盡力的彌補,讓瓷器恢復它原有的光彩。但是這個過程永遠不會是簡單的。至今,鄭衛國先生從事瓷器修復工作已有10余年。10余年來,這個在外人看來有些神秘,有些特殊又顯得有些冷門的瓷器修復技術,在他和他的徒弟們眼里,就是重復重復再重復,在重復中克服修復的各種困難。比如為博物館修復文物,不僅要把一些殘缺的瓷器修復到游客看不出來,而且要在必要的時候,能把這些修復拆解掉,不能對原瓷的釉有任何損壞。有時候他們會接到一些更具挑戰的修復——把一些碎片修復回成品狀態。這種修復很困難,一步錯,步步錯,每一步都要很小心。拼合、補缺、打磨、上釉,每一步都非常具有挑戰。打磨必須要打磨到跟原瓷片手感一樣,閉上眼睛摸感覺不到任何接頭。要求高的還要做出原瓷的聲音,要紫光燈照不出來拼接,用針戳跟原瓷一樣一戳就滑……

鄭衛國先生說,十幾年如一日的在重復修復這件事情,有時候晚上做夢也在重復這件事情。經常一整天一整天的坐著,有時候一修半個月,腰酸背痛,捆個腰帶還在修復,最后痛到要去推拿。然而他覺得這一切都很值得。同樣作為匠人,他走出了龍泉瓷器匠人沒有走過的一條路,也收獲了瓷器修復匠人獨有的榮耀,且在龍泉幾千年的制瓷史上寫下精彩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