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上虞是越窯青瓷發源地。根據考古資料,上虞有歷代窯址近400處,是我國遺存古窯數量最多的地區。其中,上浦鎮就占了上虞古窯址的60%以上。


越窯青瓷跨越千年,重新點燃了爐火,從此有了新的傳承人——東山越窯青瓷坊,寓意越窯青瓷,東山再起。

以傳承千年文化,重現越窯青瓷色彩為已任的東山越窯青瓷坊,由出身于陶瓷世家的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董文海先生執掌。幾年前,董文海把家和工作室搬到上浦鎮東山腳下,并租下一間民居,承包數畝土地。平日里,他經常奔走于古窯址附近找原材、尋配料,不斷進行青瓷制作試驗……“越窯青瓷燒制受濕度、溫度以及空氣等因素影響,相信只有在這里才有可能真正還原越窯青瓷。”董文海大師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越窯青瓷最原始、最基礎的研究成果保留下來。


董文海大師與朱東明總經理在上浦越窯古窯址考察
整日與青瓷相伴,雖枯燥卻有成就感。此前,董文海對“開片紋”的成功試制便是一例。據史料記載,“開片紋”是失傳近千年的絕技。在他看來,既然能在古窯址找到“開片紋”碎片,用周邊的瓷土做坯胎,就一定能成功試制。為此,他經過上千次反復調整、試驗和記錄,最終試制成功。
“手藝人最重要的是耐心,沉得下心來慢慢琢磨。把老祖宗失傳的技藝找回來,還原越窯青瓷,需要我們站在古代人的角度,慢慢思考和積累。”對于青瓷文化傳承,他認為越窯青瓷不能規模化生產,而應著重去打造越窯青瓷的文化品牌。在一代又一代傳承中,只有純手工制作方式,才能真正保持越窯青瓷獨特的風格和魅力,讓越窯青瓷走出紹興,走向世界。
為了讓越窯青瓷得到傳承,重現千年翠色,董文海一面潛心于制瓷技術的鉆研,一面在專業雜志上發表文章。他還抽空前往當地中小學校,講授和展示越窯青瓷燒制技藝。“越窯青瓷是一種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挖掘和傳承。”董文海說,在他有生之年,能為家鄉做點事,能讓越窯青瓷“東山再起”,就心滿意足了。

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董文海
董文海,1957年9月出生于上虞,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浙江省青瓷行業協會理事。他16歲開始學藝,對陶瓷制作技藝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曾任上虞陶瓷廠副廠長。2003年,他組織創立了上虞越瓷陶業有限公司。2010年,在上虞上浦鎮創辦了東山越窯青瓷坊,潛心研究越窯青瓷燒制技藝,逐漸成為集瓷土采集、原料提煉、釉料配方、作品設計、拉坯造型技術于一身的陶瓷藝人。2012年10月,越窯青瓷作品《蓮瓣紋蓋罐/蓮花托盞》在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銀獎。2015年4月,越窯青瓷作品《薪火探秘》在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