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婁高強,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河南省青年陶藝家,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榮獲獎項:
2007年,作品《大雙連壺》榮獲中國禹州鈞瓷文化節銀獎;2008年,作品《獨角獸》榮獲由河南省發改委、教育廳、文化廳聯合舉辦的“河南之星”藝術大展銀獎;2009年,作品《醉八仙》榮獲“閩龍杯”全國陶瓷原創設計大賽二等獎;2011年,作品《禪》榮獲中國鈞瓷傳承與創新大賽金獎;2013年,作品《遷徙》榮獲河南省首屆陶瓷藝術大展二等獎;2014年,作品《福壽瓶》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獎;2015年,作品《悟》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2015年,作品《弦紋洗》榮獲中國禹州鈞瓷文化節金獎。
劉靜,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理事,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榮獲獎項:
2006年,作品《簋》榮獲全國“大廚房杯”陶瓷大賽金獎;2007年,作品《玉璧瓶》榮獲中國禹州鈞瓷文化節金獎;2008年,作品《春夏秋冬》榮獲由河南省發改委、教育廳、文化廳聯合舉辦的“河南之星”藝術大展金獎;2009年,作品《全家?!窐s獲中國禹州鈞瓷文化節金獎;2011年,作品《睡狐》榮獲中國禹州鈞瓷文化節金獎;2013年,作品《太湖印象》榮獲河南省首屆陶瓷藝術大展一等獎;2013年,作品《東方禪意》榮獲河南省首屆陶瓷藝術大展二等獎;2014年,作品《空山新雨》榮獲第四屆“大地獎”陶瓷作品展銀獎;2015年,作品《風雪夜歸人》榮獲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巧奪天工”金獎;2016年,作品《吉祥三寶》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銅獎。


藝術故事分享
鈞瓷,按照古人的看法就是氣之所凝、石之所煉、水土之所塑、工匠之所雕、火之所成、天地萬象之所結也。而成就鈞瓷價值的全賴于藝術家的創造。作為鈞瓷藝術家的代表婁高強和劉靜在鈞瓷藝術創作的道路上相扶相幫,一路前行,力圖開鈞瓷藝術一片新天地。

泥火之情,鈞瓷為證
婁高強和劉靜都是周口人,倆人都畢業于河南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后,婁高強先后跟隨中國鈞瓷藝術大師晉佩章,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鄭州大學教授閆夫立學習鈞瓷的燒制及制作;劉靜則先跟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存生、王玲學習黃河澄泥硯及磚雕制作與創作,后來又去學習鈞瓷燒制及制作。
鈞瓷作為五大名瓷之一,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它不但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窯變藝術著稱于世,而且非常珍貴,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的美譽。而要想在鈞瓷藝術創作領域有一席之地,要經歷相當長時間的錘煉,付出的辛勤和汗水是可想而知的。
婁高強說,有時候為了把一個好的創意變成現實,坐張冷板凳,對著泥坯,空無寂寥的環境,連續十幾個小時不吃不睡,最后都感覺不到身體是自己的了,因為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全集中到手中的刀具和眼前那要被你塑造的模型。劉靜也是這樣,她跟張存生、王玲老師學習有近十年的時間,每天的日常就是坐在黃河游覽區一個小院子里的窯洞里,相伴的是不遠處黃河奔涌的號角聲。她到了神垕鎮以后,大部分時間也都是在進行這種類似禪定的枯坐。但當泥土相合,在手中成型,刷上釉料,放到窯中,經過高溫燒制,最終成了光潤、精美、多彩的瓷器時,那種喜悅真是無法形容。藝術的創作就是一種修行,對婁高強和劉靜來說,與修行最大的區別則是心中的鈞瓷。
1998年,婁高強和劉靜非常幸運地在鈞瓷圣地神垕鎮遇上了。神垕鎮不大,從事鈞瓷創作的圈子非常小,工作之間一有交集,彼此也就熟悉了。婁高強屬于悶頭干活,不愛浮夸的那種技術型陶藝家;劉靜活潑一點,快人快語,點子比較多。性格上互補,老鄉、校友加上又有鈞瓷藝術創作這個共同的話題和愛好,經過時間的發酵,就讓倆人成了一對有緣人。古語說千里姻緣一線牽,婁高強和劉靜走到了一起就是這鈞瓷牽的線。
2005年,在神垕鎮做造型設計小有名氣的倆人成立了互邦設計開發工作室,進行鈞瓷造型設計創意開發。精湛的技術和熱情的服務,讓他倆備受歡迎,在神垕鎮,數得著的幾大鈞瓷品牌的一些代表作品背后都有他倆的身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神垕鎮有了足夠的技術積累之后,婁高強和劉靜覺得有必要到外面去走走看。他們把目光放在了深圳,這里有許多面向國際市場的瓷器交易,是一個很好的跟外面世界交流的窗口。
婁高強和劉靜在深圳的工作主要就是給世界上幾大知名瓷器做設計,按照訂單要求,設計出來方案供客戶選擇,所有的產品都是按照國際市場的審美和制作要求來定制的,生產出來的產品全部用于出口。
世界上幾大名牌瓷器的運作跟國內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不僅講究品牌的傳承,對瓷器的品質有很高的要求,而且產品線非常豐富。盡管這些都是人家日常的生活用瓷,但都做得非常精致,而且要充滿藝術味道,這些產品不僅可以當作禮物送人,還完全可以拿來做收藏用。
在深圳的兩三年,婁高強和劉靜為世界上幾大名牌瓷器設計了許多類型的產品,有一年他們設計的一些關于圣誕節概念的成套的瓷器成了客戶眼中的香餑餑,以至于供不應求。而這種經歷,也是在神垕鎮幾百位從事鈞瓷藝術創作的藝術家中所不曾有過的。
但是作為鈞瓷年輕一代的傳承人,身上帶有的那種天生的使命感,讓婁高強和劉靜覺得不能滿足于這種現狀。在深圳的經歷,也讓他們意識到鈞瓷的藝術創作和市場開發還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就鈞瓷造型和燒制而言,需要有更多符合當下需求的、與時尚結合的元素;就鈞瓷的藝術推廣而言,則要擺脫古板、高高在上的那種屬于少數人專有的瓷器的概念。
世界上知名的幾大瓷器品牌有許多專為皇室設計的產品,但也有符合日常百姓家過日子的產品,當然人家的品質和含金量一點都不差,而且人家能夠跟著潮流走。基于此,婁高強和劉靜覺得有必要回到神垕鎮,換一種思路來從事鈞瓷的藝術創作和鈞瓷藝術的推廣。

走一條前人未走的路
算下來,再次回到神垕鎮生活至今也有10年了。這些年,除了繼續給各品牌的鈞瓷提供造型設計服務,婁高強和劉靜也單獨開了窯口,進行嘗試性的燒制,系統地把自己有想法的創意變現。
劉靜保存有近百本歷年創作的圖稿,原創設計造型圖稿林林總總下來有1000余張,而這些圖稿都是她有靈感的時候隨手畫下來的。這中間有些效果非常好,就跟市場做了結合。
婁高強說,如果為別人做設計,做產品造型,某種程度上會迎合客戶的需求,自己燒制的東西,則完全是按照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而做的,它少了許多拘謹,就有了更多發揮的余地,因而呈現的風貌也就更有了藝術本源的味道。在他與北京某文化機構的合作一套關于十二生肖的創意中,也就是因為這種流露出來的藝術質感,而成了當年鈞瓷藝術品市場的活躍產品。
鈞瓷藝術創新需要勇氣。某種程度上,創新比傳承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不見得每次付出都會有好的回報,但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樣子。婁高強和劉靜說,需要繼承的一定要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一定要創新。
當然,鈞瓷是手工藝術,不是流水線產品。鈞瓷是隨著人而活著的。原料搭配、燒制溫度是可以控制的,但是藝術的美感卻無法用機器來替代。老一輩為恢復燒制技術而費心費力,當這些技術都掌握了以后,就是要如何在創意上下功夫。這些也是婁高強和劉靜一直在忙碌的事。
大家對這種嘗試其實蠻認可的,婁高強的作品《大雙連壺》《醉八仙》《禪》《遷徙》《福壽瓶》《弦紋洗》在不同場合獲得大獎。劉靜創作的《玉璧瓶》《春夏秋冬》《全家?!贰端贰短∠蟆贰稏|方禪意》《空山新雨》《風雪夜歸人》《吉祥三寶》也都在各種展覽中獲獎。婁高強的作品被認為用創新的線塑技藝,其作品人物神韻朗然,吸收傳統中國畫創作手法,用泥條代替線條來刻畫形體,繼傳統,開前衛。對劉靜創作的作品的評價則是設計的瓷器造型厚重而不失靈動,匠心獨具,靈秀傳神。

婁高強和劉靜在神垕鎮的一處山坡上盤下了一處院子,因為要在這里長久生活,租金一下就交了30年。他們對房子做了設計,院子整飭了一番,還跟朋友在附近建立了窯口。最近,又在鄭東新區天下收藏租了門面創立了靜藝堂手工陶瓷藝術工作室,當作自己對手工鈞瓷的一個展示點。如今的生活,就是神垕鎮和鄭州兩地跑,神垕鎮住上一段,鄭州再忙上一段,錢也許賺得不多,但日子過得蠻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