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創作和欣賞的本質特征是人與自然的和諧,是泥性、水性、氣性、火性、人性的自然有機融合。瓷,源于自然,汲日月精華,沐春秋洗禮,經巧功雕琢,入窯火錘煉,從而有了如山魂水魄的靈性。瓷,可以雕去浮沉,塑造本性,廣結善緣。之于懂得品瓷的人,更愿意讓自己活出品位。

陳進寶作品《壽比南山》
陳進寶總會說道,自己不同于那些高學歷的文人,受過專業知識和素描功課的培訓。人家往往可以先在稿紙上設計勾勒出來,然后再做出造型。但我卻只能靠自己的雙手,“一刀又一刀”的在泥塑上琢磨。幾十年如一日的他,時常在工作室內靜靜思索、喃喃自語,與瓷為友、為知己,或是在創作中點上一支煙,讓思緒更加凝聚,把自己完整地融入到瓷雕之中,如癡如醉。

陳進寶作品《清風彌勒》
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在潛意識下將自己帶入一個豐滿的狀態,或學習、或謀生、或工作。在一個不斷向上的過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意義,在看似滄白的人生中,慶幸有那么幾個閃光點。藝術家又何嘗不是。

陳進寶作品《布袋彌勒》
創作不僅在于動手實踐,更注重內心的修煉。德化傳統瓷雕以佛教人物像為主,為使得自己塑造的佛相莊嚴,菩薩善良慈祥。陳進寶努力通過書籍資料、名寺古剎、各大博物藏館,參觀學習、博取眾長。藝術海絲小生在與陳進寶的交談過程中,其謙虛、禮貌、忠厚、純樸的待人風格,讓人時刻感受到他“溫、良、恭、儉、讓”的大師風范,其作品造型別致、形神兼備、精雕細刻、優美傳神,細細揣摩,不由自主的讓人心生敬仰。

陳進寶作品《坐巖笑佛》
作品《坐巖笑佛》面相飽滿,神態靈動,瓷質潤白,意境醇美。素胚勾勒于白色胚體之上勾勒出紋飾,發飾點綴,彰顯彌勒佛的靜美靈韻的意境。低眉垂目,端莊慈祥的神態展現了彌勒佛的大慈大悲。

陳進寶作品《披坐觀音》
作品《披坐觀音》以德化特有的溫潤如玉的“中國白”為胎質。觀音菩薩是廣為供奉的神像之一,在中國有廣泛的信眾。觀音靜坐,低眉垂目,端莊慈祥的神態展現了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崇高境界。作品精雕細刻,線條流暢,衣紋自然、飄逸,溫潤如玉,更展現了觀音的純凈、高雅。

陳進寶
1959年11月3日出生于瓷都德化。現任德化縣進寶陶瓷文化藝術研究所所長及藝術總監,是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于2001年榮獲“福建省民間藝術家”榮譽稱號,2008年榮獲“重建汶川愛心大使”榮譽稱號,2016年榮獲“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陳進寶自幼酷愛陶瓷,上世紀70年代初就與瓷結緣,開始跟隨蘇清河大師學藝三十年有余,是蘇清河的大弟子。40余年來,陳進寶務實創新、孜孜以求,以“傳神寫意”的藝術手法,微妙地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塑造的形象既有共同特征,又有不同個性,形神兼備,富有藝術魅力,作品在各大專業比賽中榮獲金獎,多件作品收藏于省博物館和國外博物館,深受業界人士和陶瓷愛好者的贊譽。
重要展覽及獲獎
2007年作品《劉海釣金蟾》被福建博物院收藏;
2008年作品《送子觀音》被英國珍寶博物館正式典藏;
2013年作品《坐巖彌勒佛》榮獲中國工藝美術“華藝杯”(天津)評比金獎;
2014年作品《坐巖觀音》在第四屆“大地獎”陶瓷作品評比中榮獲金獎;
2015年作品《水月觀音》在第五屆“大地獎”陶瓷作品評比中榮獲金獎;
2016年作品《布袋彌勒》在第九屆“中陶獎”中國陶瓷產品設計大賽榮獲金獎;
2016年作品《披坐觀音》榮獲第十九屆杭州西湖藝術博覽會“映像江南——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名家精品展”金獎。
2017年作品《坐巖自在觀音》在第七屆“大地獎”陶瓷作品評比中榮獲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