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所長賴德全出身陶瓷世家,其外祖父張志湯是與“珠山八友”齊名的山水瓷畫名家,賴德全曾師從著名陶瓷藝術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秦錫麟。在30余年的陶瓷藝術創作生涯中,賴德全繼承傳統又不拘泥古法,善于運用現代審美理念大膽創新陶瓷裝飾語言,注重汲取景德鎮傳統瓷繪技法的精華,在從藝陶瓷裝飾、設計、創作中,不斷探索用新的材質去展現新的裝飾技藝,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聞名中外的實力派陶瓷藝術大師。
將中國水彩畫與水墨畫的技法巧妙地運用于陶瓷裝飾和工藝表現中去,創造出具有傳統特色和時代風貌的釉上珍珠彩,是賴德全大師陶瓷釉上裝飾的一大創舉,填補了景德鎮陶瓷釉上裝飾的一項空白,為景德鎮陶瓷藝術增添了新的藝術樣式。
珍珠彩既有西方水彩畫的視覺效果,又有中國畫的筆墨意蘊。這種裝飾手法,充分挖掘出了陶瓷材質的審美潛能,借助了各種油料的特性和流動規律,達到了“借料生情”的藝術效果。作品充滿著神奇的色彩,具有清新、瑩潤、典雅、柔和的藝術特色,賴德全首創的釉上珍珠彩作品一經面世,立即引起陶瓷界和收藏界的高度關注。他那令人耳目一新、愛不釋手的釉上珍珠彩精品,頓時成為風靡收藏界的瓷藝珍品。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賴德全大師攜帶50多件珍珠彩作品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引起轟動,所有作品被搶購一空。
自2000年以來,在連續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他的釉上珍珠彩作品《映日荷花別樣紅》、《高嶺村前的古樟》、《春江水》、《江南春色》、《鄉村疊翠》、《鄉情》、《鄉村金秋》等先后獲得金、銀、銅大獎。其釉上珍珠彩《江山多嬌》、《圓韻》、《醉蘭》三件作品分別被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美術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賴德全初創釉上珍珠彩時,經過了3年的技術改進,直到1997年才研發成功。他的早期的“釉上珍珠彩”作品呈亞光效果,與“珍珠釉”相似。珍珠釉色彩優雅,不同于傳統的平面顏色釉,具有素靜秀麗、顆粒凸器的視覺效果。他幾經曲折才研發成功的“釉上珍珠彩”,彩料直接滲透于瓷質里,結晶效果非常明顯,結晶體密布于整個作品,與普通的釉上彩陶瓷相比,由于釉上珍珠彩的晶體已完全密布于整個作品,因此,其色彩鮮明而不俗艷,其視覺效果亮麗而不浮華。
“釉上珍珠彩”打破了傳統釉上裝飾的固定模式,噴涂的珍珠彩點,降低了光的直接反射而產生的刺眼的高光點,從而與周圍環境氣氛相協調,使人享受著整體畫面清新、雅致、柔和的審美愉悅。“釉上珍珠彩”具有高溫珍珠釉裝飾的美感,釉與釉料相互摻化而產生的肌理美,而且具有大片潑彩所形成的水彩畫效果和中國畫韻味。它打通了視覺和觸覺的界線,使之渾然一體;目光所及,仿佛伸手可觸。具有國畫的韻律,油畫的渾厚,水彩的空靈,宛如一首多聲部的大合唱。
賴德全的釉上珍珠彩作品多以江南鄉村為題材,色塊的渲染,線條的穿插,運用自如,筆到料隨,意到筆隨,藝術家對于釉料與技法運用的自由意氣一氣貫穿,筆底含情,料中寓意,達到情、氣、韻的統一。
在創作釉上珍珠彩潑彩作品的過程中,賴德全常常借用西洋水彩畫“積、破、潑、”等技巧來表現陶瓷藝術的工藝美,讓原本單一的顏色產生富有生氣、鮮亮而又雋雅的審美效果。
他的釉上珍珠彩潑彩瓷板畫《荷》,那一根根流暢游動的線條,那一處處開合有度,錯落聚散的皴點,那一塊塊對比和諧的色彩,其純度、厚度、透明度,猶如春天的陽光清澈明凈。這一切,似乎并沒有依附什么形象,然而卻讓人感到賴大師那超脫而高蹈的心靈世界和在平凡之中發現新奇的藝術造詣。他的釉上珍珠彩《鄉村金秋圖》瓶,器形如珍珠,飽滿圓潤,華麗高貴,運用“釉上珍珠彩”技法,令色澤晶澤高亮,玲瓏剔透。
當他攜帶他的精品佳作首次登陸上海灘時,立即在滬上刮起了一股“賴氏旋風”,資深藝術評論家在報刊上評其陶瓷藝術是“傳統工藝、現代思維”。
賴德全對現代陶瓷藝術觀念所蘊含的個性解放、夢幻意識、綜合情感、形式語言及創作理念,顯示了極聰敏的感知力。他的陶瓷藝術植根于中國畫基礎,重視筆墨意境,敢于打破傳統技法上的種種框框,通過不斷加強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力、洞察力和理解力,用獨特的繪畫方法去充分表現自己的個性特色。
賴德全多才多藝,藝路寬泛,他不僅首創了釉上珍珠彩潑彩藝術,而且擅長青花釉里紅裝飾,他的釉上手指畫享譽瓷都藝壇,堪稱中國陶瓷繪畫一絕。其作品融筆意、詩情、畫理于一體,柔美中有雄渾之氣,特別是他獨創用于畫蘭、竹的“一筆雙線”技法,更為絕妙。
賴德全創作瓷藝作品時,注重讓豐富的陶瓷繪畫語言與鮮明的個行色彩完美結合。他的瓷業瓷畫,充滿了時代氣息,不但具有強烈的藝術觀賞性,而且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深受國內外收藏家和陶瓷愛好者的青睞。
賴德全,以他的釉上珍珠彩和他的潑彩藝術、以他的釉上手指畫,青花釉里紅裝飾,展現了一位瓷藝大家的新風采,展示了一位陶瓷藝術大師銳意進取、與時俱進的精神境界,從而為景德鎮陶瓷藝術再攀高峰,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人們期待著,他的下一個突破,再一次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