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隆夫是地道的浮梁人,世居景德鎮,出生于陶瓷世家。以他命名的這個陶瓷世家在景德鎮陶瓷界從業時間長、從業人數多,堪稱景德鎮近、現代陶瓷發展史上的一面鏡子。
這個陶瓷世家不僅有晚清景德鎮官窯總辦王昌彬,而且以王昌彬為開山者,為景德鎮造就了一個書香門第與陶瓷美術、名門望族與亦商亦陶相結合的時代典范。
在這個陶瓷世家里,有受皇帝賞賜嘉獎、拿朝廷俸祿的景德鎮官窯總辦的王昌彬、有畢業于劉海粟先生創辦上海美專的王庭芳、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隆夫。
王昌彬是個飽學儒士,精通陶瓷經營,無論是瓷土還是釉色料色,對彩繪工藝器皿造型,可謂各招各式,樣樣在行,因此受陶人和瓷商的敬重。他應督陶官孫廷林的禮聘,出任御窯廠總辦,協助督陶官燒造了慈禧太后七十大壽的壽典御用瓷,受到皇帝的賞賜和嘉獎。
辛亥革命后,景德鎮御窯廠停辦,王昌彬不棄舊業,自辦作坊以瓷業為生,被人們稱為丹青妙手。
王昌彬之子王庭芳,字“旺柏”,早年就讀于江西窯業學校,后就讀于上海美專,喜愛美術,對海派畫派風范頗有研究,能書善畫。
王庭芳一生從事陶業,并承父志自辦釉坊,專事挖掘制瓷用的高、中溫顏色釉,其魚子釉中的孔雀藍、瓜皮綠、松石綠及礬紅、茄皮紫,以發色純正、晶瑩透亮的特點,深受鎮上窯戶的歡迎。
王庭芳之子王隆夫,別號“昌南子”、“漢翁”,受其祖父王昌彬和父親王庭芳影響,早年師從陳老蓮及“海上三任”。1978年被景德鎮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美術家”稱號,1979年出席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工藝美術工作者代表大會”,1995年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系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畫院院長。
王隆夫的陶瓷藝術作品在海內外受到高度評價,多以工筆兼寫意塑造形象,作品融詩詞、繪畫、書法、金石于一體;立意氣勢磅礴,用筆蒼勁古拙,格調高古秀雅,風格洗練含蓄。他擅長粉彩古代人物畫,兼及山水,筆意花鳥。他的作品融詩詞、繪畫、書法、金石于一體。筆下的藝術形象,多取材于歷史典故、神話傳說,著力于真情實感,多以工筆兼寫意的手法塑造形象,作品多次獲得全國工藝美術設計評比金杯獎和一等獎。
王隆夫是釉上工筆人物畫的杰出代表,早年就通過深入學習、借鑒傳統的工筆人物,推出了一系列傳統作品,在藝術界嶄露頭腳。并通過立足傳統,借鑒融合,自立面貌,形成了王氏人物畫風貌,才找到了一個“突破口”——以營構的神像人物為畫面上的獨特的視覺意趣,綜合工筆、寫意、色彩等幾大要素,凸顯出畫中人物的個人面貌,既古拙高雅,又令人耳目一新。與此同時,他將人文關懷的主旨,自然而貼切地融入了畫面人物形象及似真似幻的畫面氛圍之中。他多次去泰國、日本、印尼、美國、臺灣、香港、澳門作藝術交流活動,他的名字被載入《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家人名辭典》、《世界名人錄》中國卷。
在這個與眾不同的陶瓷世家里,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重量級人物,她就是王隆夫的妻子夏勝蘭,她退休前在新光瓷廠從事設色工作,在陶瓷藝術創作中甘當配角。雖然她沒有取得任何職稱,但她在家不僅相夫教子,還為丈夫王隆夫的作品洗染填色,是一個值得敬仰的幕后英雄。
在這個與眾不同的陶瓷世家里,已經有了第四代傳人,這就是王隆夫大師夫婦的三子一女。
王隆夫長女王淑凝,從小耳濡目染陶瓷藝術,1976年,王淑凝跟隨父親王隆夫學畫,1981年畢業于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2000年自費進修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前后三次赴日本學習和工作。現為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景德鎮昌南書畫院副院長、景德鎮女陶藝家協會副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古陶瓷協會會員,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創作室主任。
王淑凝在陶瓷藝術領域,繪畫功底深厚,其作品大膽創新,融陶瓷高溫顏色釉與低溫顏料于一體,用中國畫的寫意筆法,結合工筆的局部點睛,具有構圖講究、結構嚴謹,清新典雅,意境深遠的特點。是景德鎮女陶藝家中的佼佼者。她先后應邀去日本、美國、臺灣、新加坡、香港進行藝術交流,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大獎,有5件作品被日本“恩巴中國近代美術館”收藏,1992年在日本舉辦了“景德鎮閨秀女作家王淑凝的世界”個人陶瓷美術作品展。
王隆夫的獨子王安維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本科,獲文學學士學位。現任景德鎮高等專科學校陶瓷藝術研究所所長、教授,第九屆全國青聯委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王安維教授系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政協江西省委委員,江西省青聯常委,政協景德鎮市委常委,民盟景德鎮市副主任,清華大學訪問學者,景德鎮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庫專家組成員,江西省教授職稱評委,景德鎮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王安維在教學和創作之余,致力于著書立說,近年來有《王安維陶瓷藝術》、《王安維瓷藝文選》、《王安維陶瓷書畫作品集》、《王安維談書畫》、《王安維瓷藝》等多部專著問世,在全國許多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及作品上百篇(件)。
王安維多次應邀出訪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以及臺灣、香港、澳門作文化交流活動。他先后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新加坡東方收藏藝術館、美國三藩市西太平洋美術館、景德鎮高專圖書館慶祝建校三十周年慶典上作《景德鎮陶瓷與文人畫》、《陶瓷發展及技藝》、《瓷器彩繪》、《景德鎮陶瓷路在何方》的專題講演,博得專家高度評價。
王安維在他的《王安維瓷藝文選》序中寫道:“我曾有很多機會留在國外、留在沿海城市,但因為我是陶瓷世家的后代,也是王氏陶瓷世家唯一的男孩,我有責任把祖輩的藝術像比賽場上的接力棒一樣接過來,并發揚光大”。
王淑媛1986年隨父進入景德鎮市藝術瓷廠美研所學藝,現為廠美術研究所副所長。她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經過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系統知識的學習,后在景德鎮陶瓷學院進修,藝術創作能力日漸精進。
王淑媛以陶瓷人物花鳥畫見長,畫面清新典雅、意境深遠。以豐厚的學識,凝練的筆墨語言,獨特的藝術視角而獨樹一幟,別開生面。她的作品《牡丹圖》《白孔雀春酣圖》分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無量壽佛》獲全國工藝品交易會大獎賽金獎;《佳麗圖》、《松下問童子》在2008年深圳第四屆國際文化博覽會上獲金獎;奧運之花》、《魚樂圖》獲全國工藝品“金鳳凰”銀獎。王淑媛的作品刊登在《景德鎮陶瓷全集》《紀念劉少奇誕辰100周年》《新加坡東方收藏》等大型畫冊上,多件作品被國內外藝術館、博物館收藏。
六十年來,這個陶瓷世家,堪稱景德鎮陶瓷世家的代表之一。在這個世家里,后浪推前浪,新人追前人。產生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教授、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等陶瓷藝術名家,為當代景德鎮畫壇瓷苑增光添彩而繼往開來。
在這個世家,一件件陶瓷精品不斷問世;一部部陶瓷美術專著不斷付梓,演繹著御窯后人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王隆夫大師把自己過去畫室戲稱為“潮室”,過去的“潮室”如今已改造為兩層樓房的“還經樓”。“還經樓”掌門人王隆夫大師,在這里和兒女們探討陶瓷藝術的真諦,在筆墨抒情中,在交流技藝時,享受著家庭和諧的人生樂趣、品味著藝術創新的人生快意。
在景德鎮舉辦“新中國六十周年華誕國瓷藝術展”、“臺灣·海峽兩岸陶瓷精品展”活動期間,年屆八旬的王隆夫大師,在“還經樓”里創作出一批慶典作品,他那老當益壯的精氣神,激勵著這個陶瓷世家的第四代傳人去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和景德鎮陶瓷世家、景德鎮陶瓷藝術家一道去創造景德鎮陶瓷藝術繁花似錦、奇葩爭艷的一個又一個春天。
正是有了這樣一個又一個陶瓷世家,一代又一代瓷的傳人,景德鎮以瓷立都、獨領風騷才有了絕技相承、新人輩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