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夏天,一位日本商人來到中國江西景德鎮,幾經周折找到了孫公窯的傳人。日本商人開出了100萬人民幣的價格希望獲得孫公窯的經營權,而當時孫公窯已經因為經營不善到了難以維持的狀況,但是日本商人的提議被當場拒絕了。孫公窯是有百年歷史的景德鎮陶瓷世家,它的第三代傳人孫同鑫已經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孫公窯是怎樣的一個陶瓷世家?它在百年前誕生的時候又有怎么樣的傳奇經歷呢?
著名瓷坊“孫公窯”是中國瓷都景德鎮市政府授于的,享有很高聲譽的“陶瓷世家”,孫立新是“孫公窯”的第四代傳人。其祖輩.父輩皆是技藝精湛的陶瓷藝術家;曾祖父孫洪元是在制瓷琢器行業,制作大件的高手,經營有“孫榮記”作坊,專事傳統高溫顏色釉和釉下瓷用顏料的配方研制;祖父孫振東是建國瓷廠的高級技師,主攻利坯,其研制的青花釉里紅,榮獲全國陶瓷展評“優秀作品獎”;父親孫同鑫是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著名的釉下彩專家,致力于高溫顏色釉的研究和創作。
陶瓷世家第四代傳人孫立新,省高級工藝美術師,現任職于景德鎮陶瓷館,自幼秉承家學,12歲即隨父學藝受到得天獨厚的家庭環境的熏陶。1987年畢業于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后進修于北京畫院,曾師從程曲流先生專習西畫;又向畫家傅周海先生研習中國畫,主要制瓷技能則師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熊鋼如,又得益于中國藝術研究院陳綬祥教授和著名畫家,禪師劉占江先生的指點。受家風濡染,深得真傳,加上他不僅接受過正規學府教育,而且轉益多師,博采眾長,因而能薈萃諸家,熔鑄而成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
孫立新對陶瓷傳統技藝有著精深的理解,古樸的色調,別致的紋飾,使他的仿古陶瓷繪畫具有中國傳統藝術特色。而中國畫裝飾陶瓷的表現題材,則源于他對生活,自然的感受. 山水,花卉,人物,多種畫科無不擅長。在色釉配置上,或清雅,或艷麗,可謂異彩紛呈。他將水墨,潑墨技法融入釉下彩畫面中,高溫燒成后的墨色變化亦顯現出濃厚的筆墨情韻,取得了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其制作的現代陶藝作品造型奇特,裝飾風格漸趨多元,表現形式和手法也更為豐富,從技術手段到更深層的精神內涵的表達上,均顯示了青年陶瓷藝術家在工藝技術,材料運用及觀念更新方面,所作的大膽探索和嘗試。其繪瓷和陶藝既有東方民族的韻味,又有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美。在他的作品中,仿古的色彩,水墨的意味與現代的情調兼而有之,富有高雅的藝術品位和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孫立新的陶瓷作品曾獲得國際,國內各類獎項30多次,主要代表作被國內外的美術館,藝術館收藏,贏得了廣泛好評和眾多榮譽。1999年中央政治局委員李鐵映為其作品題詞,魯平,劉江等中央領導親臨孫立新工作室觀看其制瓷表演.
" 孫公窯藝"通過幾代人不懈地努力,奠定了其在釉下青花的燒制方面,'瓷壇領先者'的地位,并獲得了"青花世家"的美譽.我們想信,在第四代領軍人物孫立新的帶領下,"孫公窯藝"必將創造出絢麗,輝煌的明天.
陶瓷世家孫氏志(本文選自景德鎮地方志,有增,刪節)
陶瓷世家第一代孫洪元(1894—1963)。因父親早逝,家境貧苦,年不足9歲便到景德鎮坯房學拉坯。洪元雖小,亦知學藝之重要,于是,細心琢磨各種器皿造型特征。夜深人靜,師傅熟睡之后,又偷著上車學拉坯,常徹夜不眠。一旦被師傅發現,便遭毒打。但洪元越加發奮,做出的坯被人發現,竟能有模有樣。并自己研究以剪紙小樣瓶造型,在燈前放大于壁上拉出的坯符合要求的方法,受到商人的稱贊。師傅看到洪元可以為其賺錢,即作為一個正式勞動力使用,而且常將一些難度較大的品種要他拉。到16歲以后,洪元不僅能拉中小件,而且有駕馭大件的能力。經過十年學徒生活,孫洪元拉坯的技藝大有長進。在制瓷琢器行業中,成為制作大件的著名高手。藝成略有積蓄,便自立門戶。取名“孫榮記”經營作坊,專事傳統高溫顏色釉和釉下瓷用顏料配方的研制,其制作的仿古瓷可以亂真,僅一只仿古霽紅釉的印泥瓷盤,竟被外商用80塊銀圓買走。洪元不僅利坯是高手,而且在制作青花粉定瓷,配制顏色釉方面更有建樹。50年代,曾在建國瓷廠專門配制高溫顏色釉和釉下瓷用顏料。
陶瓷世家的第二代孫振東(1924—1997)僅讀書四年,便輟學隨父親學習利坯兼涉其他工種。后來主攻顏色釉和色料的研究,被聘為建國瓷廠高級工藝技師。其研制的影青釉獲全國陶瓷展評“優秀作品獎”。孫同鑫的母親陳錦云也精于顏色釉料配制,且擅長青花畫。無論是在民國時期還是在文革時期,她以超人的承受力與睿智,使全家人平安度過。為孫公窯的生存和發展做出畢生的貢獻。
孫同鑫,幼年因家中弟妹多,便停學從藝。初學琢器雕塑,冬天用手和泥,不經意將手凍裂潰爛,遂改學青花。初學時以臨摹師傅圖稿為起點,繼而自習寫生,經師夫指點,技藝日進。受祖父洪元影響,不論酷暑嚴寒,常于完成日常生產任務之余,勤學不綴。他喜歡讀書,但因家境拮據實在買不起,常到私人書攤租書看,即便是下雨,也堅持不懈。他身體瘦弱,性靜而寡言,無心與交際,唯對提高自己的技藝,忘情于山野之間。即使出差在外,亦任憑旅途艱辛,也不放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致觀察。他在得山川造化靈性的感悟中,感到現有釉下彩,尚不足表現自己理想中的境界。于是經過勤奮探索,終于突破釉下彩歷來采用分水及勾線等傳統表現方式,不句一格用新工藝新材質,用水,油,色,泥四元混合,將潑墨技法融入釉下彩畫面之中,憑準確把握高溫燒成后的呈色變化規律,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其作品《日出之回憶》所表現的,大自然中的光色變化,無論觀意境,還是看技法,都堪為佳作。他創作的釉下彩〈〈屈原〉〉,構思深沉,筆調渾厚,莊重的色彩充分體現了他對愛國詩人屈原的崇敬。瓷畫代表作〈月映春水〉,〈月下詩思〉,〈故鄉明月夜〉〈雪后烏嗚林更幽〉,〈大漠行〉等表現的也是他那種清高淡泊,寧靜致遠的情懷。1974年,他設計的釉下彩“碧桃花”咖啡具,成為建國瓷廠首次出口加拿大的釉下彩外銷瓷。同年設計的多彩網貼花“五碟”被選送美國舊金山參加國際博覽會。并為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等設計過大型日用品。“牡丹迎春”等酒具和其他陶瓷作品多次被選為中央領導人出訪禮品瓷。1992年,作品“茶花”被江總書記選為訪問日本禮品瓷。1998年成立“孫公窯藝”瓷坊,專心致力于高溫顏色釉的研究。其夫人王水玉1944年生,工藝美術師,長期從事釉下彩,作品多次得獎,并為國內外多家博物館,藝術館收藏。
孫志卿:擅長陶瓷仿古色釉配制,創造研發高溫金星釉和多彩結晶釉。得到專家的充分肯定和認可。
孫嫦娥:景德鎮陶瓷館高級工藝美術師,擅長仿古繪制。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收藏作品2件,曾為故宮復制過古陶瓷. 是高仿瓷專家.
孫和平:從事陶瓷工藝與裝飾,專業設計研究開發陶瓷成品類,如酒瓶等
孫小平:陶瓷技藝全面,對古陶瓷研究有獨到之處,仿古陶瓷類專家。
陶瓷世家第四代孫立新:1968年出生于景德鎮,1987年畢業與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后進修北京畫院。他繼承發揚了曾,祖,父,的陶瓷制造技藝,涉學拉坯,利坯。顏料配置,成型工藝。獲得過國家類陶瓷獎項幾十次,作品被日本中國近代美術館收藏,青花瓷盤被美國西雅圖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青花作品無論人物,花鳥都傳承和發揚了祖輩的制作技藝,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廣泛贊譽和肯定.現任職于景德鎮陶瓷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