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立新喜歡“金利來”,他也夢想著他能踏上金利來創始人曾憲梓先生的“后塵”,將“孫公窯”打造成與其不相伯仲的品牌。
孫立新,何許人也?景德鎮民窯博物館副館長、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他還是陶瓷世家“孫公窯”第四代傳人。
這一年,對他而言,有兩大利好消息傳出,一是他本人在前段時間剛入選“中國十大民間藝人”;二是其作品《江南春曉》瓷燈喜摘“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
在這個步入不惑之年的新派陶瓷藝術家眼里,“景德鎮要復興必須經過兩場革命:一個是思想革命,提高工匠對世界、對市場、對生存方式的認識;另一個是工業革命,即原材料的改良和工業化生產。”
授于父命秉承家學
孫立新13歲時,其父孫同鑫將尚處懵懂時期的他領進了紅旗瓷廠,他也成為廠子里年紀最小的工人。
父親對他的管教方式很有點“棍棒教育”的影子,時至今日,孫立新還是能清晰地刻畫出父親怒目圓睜的形象。
印象最深的是,每逢他在練習的時候,父親就會悄悄繞到他背后,偷偷地猛抽他的筆。
如果練得不認真、不使勁,筆會很容易被父親抽走,幾個“螺絲”便敲在頭頂上。
倘若發現他在練習時,偷空與其他學徒聊天,父親更是會火冒三丈,抄起凳子就砸過來。
父親的指引使他走上了陶瓷的道路,然而嚴密的監督與苛刻的管教卻讓他們的關系日漸疏離。為了緩和父子關系,更為了讓兒子接受更好的藝術熏陶,在孫立新17歲那年,他被輾轉引薦給了一位影響他一生的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傅周海。
在孫立新看來,傅周海如禪師一般的教誨“點醒”了他。傅周海教育他,要提高自己,必須要和“高手”過招,也許結局會有失敗,但在這種過招較量當中,卻能受益匪淺。
這種思想一直指引著孫立新,所以在1993年“瓷廠改制”,他和他的父親雙雙下崗之后,他不滿足于坐在家里依靠一點工資度日“那簡直就是在扼殺生命力”的境遇,毅然果斷地走到外地尋找新世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他選擇了深圳作為新的起點。經過4年 的磨礪,他也完成了華麗的轉身。
孫立新感慨:在深圳的日子雖然很苦,但現在回望,卻發現那是最快樂的一段時間。
他把在深圳打工時期的自己比喻成海綿,“不斷偷學人家先進的管理、工藝和生產方式”。
4年中,他做過家裝,搞過陶瓷設計,為酒店、高爾夫球場設計陶瓷擺件,還當過包工頭,換過很多工作,唯一沒有中斷的就是繪畫。
深圳作為當時改革開放的最前沿,這里的瓷器市場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日用瓷器不再壟斷市場,那些擁有很高藝術價值的現代陶瓷正在悄然走進尋常百姓家。發現這種變化后,孫立新開始制作一些現代陶藝,每個月做四五件。
那時他的一般收入都有三四千元,這在當時可不算小數目。然而,在1998年,他還是帶著從深圳打工賺來的第一桶金回景德鎮創辦了“孫公窯”陶瓷研究所。孫立新說:“這和內心深處的‘景德鎮情結’有關。”
從“孫榮記”到“孫公窯”
“孫公窯”的前身是叫“孫榮記”,始于1884年,是由孫立新曾祖父孫洪元創立。
為了能將祖輩創造的這個“口碑”轉換成“品牌”,孫立新便籌劃著通過法律將“孫榮記”注冊。
在這當中,孫立新的祖母給了他兩點建議。一是,“孫榮記”在《周易》當中屬“半兇半吉”的詞匯,而后來在文化大革命中,將孫家打成了資本家加地主的成分更讓其祖母相信這是塊“倒霉”的招牌;二是,后輩應該創造自己的招牌,不應該仰仗老祖宗留下的東西。 遵循祖母的建議,孫立新將“孫榮記”更名為“孫公窯”,并于2002年注冊。
欲將“孫公窯”打造成一個陶瓷研發基地的孫立新從一開始,便在管理當中引入了深圳的管理模式,哪道工序出了問題,由負責這道工序的師傅擔責,即“問責制”。這項改革幾乎遭到所有員工的強烈反對,請來的師傅干不到幾天就要辭職,以致瓷廠連續兩年虧損。
但他還是要堅持,因為改革需要前衛的思想,而前衛的思想需要堅持才能付諸實踐。
偶然的機緣
此次獲得“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的《江南春曉》瓷燈實際上是他20年前的作品。
在孫立新民窯博物館的辦公室里,我們見到了這根造型優美、畫面清新的瓷燈。
孫立新說,如果沒有那一場意外,他送去參加山花獎評選的其實是一件叫《高山流水》的瓷板畫。
這其中有一個小故事。
當時山花獎的評選地是在長春,孫立新的作品在運輸中,恰逢北方的洪災,車子在途中動彈不得。
情急之中,他想到還有一件作品寄于北京的朋友家中,于是火速趕到北京將那件作品取回送到長春參選。
那件瓷器就是《江南春曉》瓷燈。整個畫面是用釉下五彩繪制,內容為山水畫。
其實,今年已是孫立新第二次獲得全國山花獎。2007年,他與父親孫同鑫聯袂創作的一塊青花瓷版畫也獲得了該項殊榮。
而山花獎的獲得并非易事,它是經中宣 部批準,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主辦的文藝大獎,與電影“百花獎”、電視“金鷹獎”、戲曲“梅花獎”、舞蹈“荷花獎”等同屬我國文藝界的最高獎項,是中國民間文藝的最高獎。今年我省只有孫立新和新余市的一位藝人獲選。
不僅要有創意而且要推廣有創意的產品
宗教、新聞、音樂、電視劇都是孫立新所熱衷的,他很反感有些人只專注自己領域而漠視其他方面的態度,“只有吸收各方面的營養,才能創作更好的作品,只有信息量多了,畫的東西才會更好。”每個時代的東西都要涵蓋每個時代的特征,是孫立新的又一觀點,而當今時代的特征是工藝的綜合裝飾、裝飾手法的多樣性。
景德鎮目前的陶瓷主要是作坊經營的模式,為什么期間收入的差別會相差甚遠呢?孫立新說,瓷器賣得不好,是因為POSE擺得不對。每件瓷器的畫面都有形態,如何畫出形態優美的畫面,就需要不斷地嘗試和創新。傳統技藝我們需要傳承,但是要取其精華,現在已經不需要每個人都成為“博物館”,新時代的藝術工作者更需要將古代的技藝加以創新。
不過,孫立新同時也說,新產品不完全是開發問題,我市目前已經有一些有很好創意的瓷器,如何將這些新產品推廣起來更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