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貴德,德立品賞;藝貴道,道法自然;瓷貴魂,魂如清泉;形貴簡,簡極美生;功貴勤,勤能補拙。
青瓷透出一種精神
徐朝興是位名人,更是位忙人,作為浙江省青瓷行業協會會長,同時身兼龍泉青瓷的傳承人,一個月難得有兩三天在龍泉,更多時間里,頻繁奔波于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宣傳和推廣龍泉的青瓷藝術。
眾望所歸挑重擔
2006年,徐朝興步入青瓷行業整整50年,也就在這個值得紀念的年份里,他萌生了退居二線的念頭。他想讓更多的年輕人挑起重擔,擔當起傳承和發揚青瓷藝術的重任。
然而,他的愿望并沒有實現。不久之后,浙江省有關部門領導親自趕到龍泉找到他,邀請他出任省青瓷行業協會會長。也許是退意已決,徐朝興多次婉言謝絕了上級部門的熱情之邀。過了沒多久的一天,徐朝興突然接到省有關部門通知,要他立即趕到省里開會,而且事先并沒有告知他會議的議題。到了會議現場,他才發現會議現場聚集了省內多位知名的藝術家,會議的主要議題是投票選舉青瓷行業協會會長,幾輪投票選舉過后,不出事前所料,徐朝興眾望所歸之下被推選為浙江省青瓷行業協會會長。上級領導的器重和煞費苦心,讓徐朝興再也沒有推辭的理由。至此,他變得比以前更加的繁忙,漸漸地,他也開始樂于這種繁忙,因為他要在這個位置上為青瓷藝術的傳承、傳播和發展出一份力,做一點事。
更讓他感到欣慰的是,也就在這一年,“龍泉青瓷”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基于此,國內甚至在國外迅速刮起了一股青瓷風,古老而燦爛的龍泉青瓷再次被世人關注和推崇。2009年9月,龍泉青瓷技藝入選世界人類非遺,成為我國瓷器中第一個世界非遺項目。
不僅僅徐朝興,包括龍泉當地的一些國家級和省級工美大師,在龍泉那個小地方已經小有名氣,他們的照片都掛到了大街上。有人說這是個人崇拜主義。其實不然,你只要深入他們中間,會很自然地感覺到他們無論在談吐、待人,還是在藝術創作上,都透露著一股特殊的“青瓷情結”,每個人也在自己的領域默默地為青瓷的傳承、宣傳和發展,做著力所能及的努力。難怪有人把他們的這種致力于青瓷傳播的思想和行動稱之為“龍泉精神”。
徐朝興說,現在自己是公眾人物,包括待人接物很多事情都要注意,所以活得很累,但也很充實。雖然創作時間少,但自己做的事情是在向全世界宣傳龍泉青瓷,這也是責任和義務。
青瓷苑和十個弟子
先有了藝術上的極高造詣,才擔當起了行業的傳承人。常年傾心于青瓷藝術的傳播,作為傳承人的藝術家每年能出多少作品?面對這個問題,徐朝興笑著說:“如果我現在能夠每天在家里做自己的作品,早就是大富翁了。”
雖然頻繁參加各種社交活動,但徐朝興并沒有放棄創作,在他看來,致力發展、勤于創作才是青瓷藝術最好的傳承傳播手段。他早在1999年創立的朝興青瓷苑也成為了他傳承和發展青瓷的主陣地,這里既是青瓷廠家,也是一個小型青研所。在藝術設計上,徐朝興與其兒子、兒媳共同探討,大師自然起到傳、幫、帶的作用。而今,其子徐凌和兒媳竺娜亞,已在陶瓷界初露頭角,更讓他和家人津津樂道的是,自小耳濡目染的小孫子對青瓷也是十分熱愛,已經在青瓷技藝上表現出特有的天賦。不僅如此,在龍泉,徐朝興有十個弟子,他們現在已是龍泉乃至全國青瓷藝術界精英和佼佼者,一個師傅十個弟子的故事也在龍泉當地傳為佳話。而每當有人笑稱龍泉青瓷藝術后繼有人時,徐朝興總是充滿了自豪和驕傲,當然,這份自豪和驕傲當中更多的是寄予了他對青瓷發展的期望。
說到興起之時,徐大師興致勃勃地向我們展示了他的“跳刀”絕技:陶坯在陶輪上飛轉,大師戴上眼鏡,手持自制鐵皮刀,在接觸飛轉的陶坯一剎那,似抖非抖,頃刻間,一條條均勻水波紋映刻在陶坯上,令人叫絕。徐大師介紹說,制作一只普通的青瓷碗,至少要“抖”個成千上萬刀。雕刻“抖”動時,還有許多限定,比如周圍嘈雜不行,身體狀況不佳不行,心臟跳動過快不行,“抖”的時候,必須屏息凝神,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作品上,才能制出令青瓷界為之振奮的仿古灰釉水波紋碗等一批青瓷珍品。大師透露:“我每天都是清晨5點起來在車間工作,一直到早上8點,因為白天很忙,睡了一夜后精神狀態好,周邊寧靜,而且這段時間沒有人干擾。”不同于其它陶瓷藝術,一件青瓷作品,從做坯、裝飾、施釉必須是由作者本人來完成。因此,精雕細琢之間之間無不向觀者傳遞出作者所傾注的心血、所表現的思想和所融入的特質。欣賞徐朝興的青瓷作品,可見瓷質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色澤純潔而斑斕,作品之上釉色青碧、釉層厚潤,可與精透翠玉媲美,可用千峰翠色形容。也許正是青瓷這種風格特色,形成了像徐朝興這樣的眾多龍泉青瓷人對青瓷文化的傳播和發揚透露著一種鍥而不舍、孜孜以求、傾其心血的精神。
守護青瓷任重道遠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也正是有了許許多多像徐朝興這樣的藝術家的關注和參與,近些年來,一度沉寂的龍泉青瓷重新走上國內、國際的舞臺,龍泉青瓷火了。面對日益火爆的市場,龍泉青瓷傳承人,同時還是浙江青瓷行業協會會長的徐朝興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龍泉青瓷擁有很大的市場,這塊蛋糕大家都想吃。于是很多人很盲目地沖到這個領域來。”
徐朝興說,現在很多有錢人都想通過龍泉青瓷賺更多的錢,但他們沒有任何瓷器的燒制技術。同時,龍泉本地但凡有些技術的人也都做了自己的工作室或工廠。這些有錢人便雇傭完全不懂龍泉青瓷燒制技藝的人進入這個領域,燒制生產所謂的“龍泉青瓷”。有的人甚至為了作品好看,在青瓷上畫上一朵鮮艷的牡丹花,再襯上幾片翠綠的葉子。徐朝興說,只有貴州茅臺鎮當地的水才能釀造出真正的茅臺酒,龍泉青瓷也是同一個道理。龍泉的水、龍泉的瓷土、龍泉的燒制技術和龍泉青瓷獨特的造型和裝飾,綜合在一起才能成就著名的“龍泉青瓷”。如果只一味地迎合市場,簡單地追求經濟利益,而把外來的瓷土、釉色、造型等嫁接到龍泉青瓷上,不僅丟掉龍泉青瓷本身的元素,而且這樣的粗制濫造會砸掉“龍泉青瓷”這塊牌子的。
徐朝興認為,我們并不反對投資龍泉青瓷,但必須有真正的技術人員支持。已有1700多年歷史的龍泉青瓷,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如何守住這塊圣土,不讓其魚目混雜,任重道遠,責任重大”。
徐朝興的期望
談到非遺保護現狀,徐朝興說當地政府做得不錯,自己現在每個月能拿到500塊錢的補貼。而且早在1991年,他就開始享受國務院津貼。錢雖然不多,但體現的是政府對傳承人的關懷。
作為傳承人,徐朝興要做的事情更多、更大,他要做一個藝術館,并且計劃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目前已獲批10畝土地。徐朝興說這個藝術館將成為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將來要和教學接軌,同時,這個藝術館還將打造成一個人文旅游景區。
徐朝興帶著那份濃濃的青瓷情結,又一次出發。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不僅在現在、也在未來的日子里,徐朝興必將引領著古老的青瓷藝術、青瓷文化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