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綠寶石藝術陶瓷館簽約的著名陶瓷藝術家。葉小春,龍泉上垟人,出生于青瓷世家。其父葉時金為高級工藝美術師,一直跟隨祖輩,以制作青瓷為生,從事青瓷技藝已達50多年,配制胎釉是他的特長。龍泉青瓷許多獲獎作品都離不開葉時金所配制的胎釉,曾被中南海紫光閣陳設的國寶“迎賓大掛盤”的胎和釉均出自葉時金之手。在長期的家庭熏陶和父親的言傳身教下,葉小春從小學會了挖礦土、拉坯成型、配制胎釉和燒制工藝。葉小春側重配釉,其弟葉小軍、葉偉側重坯胎制作,三弟葉小偉側重設計,4兄弟各握一技,互相配合,共同支撐葉氏哥窯精品瓷坊的發展。葉小春原在龍泉青瓷研究所搞技術工作,其弟也在瓷廠工作。20世紀90年代,因種種原因,龍泉青瓷業曾一度出現了衰退,國有青瓷企業紛紛倒閉。在個體、私營青瓷企業迅速崛起的氛圍里,葉小春想:兄弟4人各有一技之長,父親是青瓷配釉專家,又退休在家,為何不自辦一個青瓷企業,重振龍泉青瓷的雄風呢?說干就干,在老大葉小春的帶領下,兄弟們于1992年6月份租下了民房和空地,自己動手搭建簡易廠房,建起一個面包型柴窯(當時還無煤氣窯),一個民營企業——葉氏哥弟窯精品瓷作坊就這樣誕生了。
廠是辦起來了,但碰到一系列問題與困難。當時興起一股仿古瓷熱,葉小春也以制作仿古瓷為主,由于窯爐設計不合理、保溫性能差,燒制的產品存在煙黃、起泡、欠火等問題,一年產品訂單30萬元,結果只完成2萬元產值,原有的客商也跑走了,錢未賺來卻負債1萬多元,企業被迫停產。后來,他打聽到外地有一種煤氣窯燒成質量很穩定,是目前最先進的窯爐,就是價格比較高。葉小春同老二商量,按照煤氣窯的燒成原理,自己動手做,如果成功了,可以省一大筆錢,如果不成功,所有損失兩人分攤。兄弟倆東借西湊了6千元錢,向朋友借用了一塊自留地,買來了耐火材料,準備大干一常沒想到,屋漏偏遭連夜雨,剛做好的窯還沒來得及燒,就被一場幾十年不遇的大洪水沖得一干二凈,兄弟倆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
1994年,4兄弟調整心態后,重新辦廠,決心貸款購買景德鎮陶瓷研究所制造的煤氣窯,以徹底解決窯爐問題。他們定制了一座0.35立方的窯爐,在龍泉城內租了幾間房子,共投資5萬多元。廠建成后不久,就接了一個訂單,由于質量過關,當年收益可觀,并將投資款全部還上了。全家人積累資金,除了繼續擴大生產系列仿古瓷外,還從配釉上下功夫,創新開發了點彩流動釉和天目全滴釉,其裝飾效果類似歐美的現代陶藝作品,又有濃厚的民族色彩。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企業要在夾縫中求生存,必須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變”,把企業做大,檔次提高,找到新的突破口。為此,葉小春苦苦思索,到處捕捉市場信息。功夫不負有心人,1996年,一位日本客商給深諳青瓷胎釉配方的葉小春發來了一份古代冰裂紋的傳真照片,并希望他能恢復古代哥窯極品冰裂紋。他深深為照片上從未見到的獨特裂紋所吸引,并馬上意識到恢復冰裂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但他面對冰裂紋,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據史料記載,龍泉哥窯,紫口鐵足,釉裂成紋,紋片呈千姿百態,有冰裂紋、蟹爪紋、百圾碎、魚子紋、流水紋等。冰裂紋在哥窯各紋片中排名首位,素有“哥窯品格,紋取冰裂為上”的美譽。其紋片如冰碰裂,裂縫深粗,有的裂片如魚鱗,層層疊疊,又稱之為“魚鱗片”。可惜冰裂紋的制作工藝自南宋之后就已失傳,至今傳世作品罕見。只憑一張模糊不清的傳真照片,行嗎?葉小春想,世上無難事,苦戰能過關,自己搞了那么多年的胎釉,先后試制成功了傳統的梅子青、粉青和現代裝飾流動釉等,只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多搞幾次配方試驗,也許行吧!為此,他走遍了龍泉古窯址,四處尋找古代遺留的冰裂紋碎片,并試制配方上百種,易稿數千次,但沒有一次燒制的成品有冰裂紋的跡象。二年多的汗水付之東流,葉小春再次苦苦地思索。他想,僅憑一點積累的經驗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尋找新的突破口,不能蠻干,要巧干。于是,他四處查閱有關陶瓷古籍和現代技術資料,從歷代青瓷古書中,他發現哥窯的誕生并非是傳說中的那樣,裂紋并非偶然,是可以人為控制的。理論知識的學習,更加堅定了他攻破冰裂紋工藝技術難關的信心。他堅信前人能做到,后人也一定能做到。否則,作為一個青瓷世家的后人就愧對祖先,愧對生他養他的故土。他再度探訪溪口古窯址,遍訪民間青瓷老藝人,虛心請教。1999年,正當他苦思冥想的時候,突然從塑料泡沫板表面的紋理得到啟發,即刻意識到想象中的冰裂紋應是這種圖案,于是茅塞頓開。他重新投入胎釉配方的研制,夜以繼日地干。功夫不負有心人,2000年4月份,燒制的瓷片終于出現了淡淡的云彩般的裂紋,他看到了成功的端倪。日升月移,到了2000年11月,實驗瓷片的釉面燒出立體感的層疊裂紋,接近成功。葉小春頓時喜出望外,馬上固定這種釉水配方,再在窯爐溫度變化的控制上進行不斷的調整和研究。經過數百次的反復試驗,釉層就像魚鱗狀開裂疊加,從而形成瑩厚如堆脂的立體視覺效果,美極了。
2001年4月,葉小春把6件小型哥窯青瓷冰裂紋產品,帶到在上海舉辦的中國龍泉青瓷寶劍精品展示會上參加展出,作品因獨特釉面開片,吸引了眾多顧客。一件雙耳洗盂冰裂紋作品被一位收藏家以4000元價格收購,其它5件也均以高價買走。
初次成功,葉小春更加努力了,他要向更高的目標努力,為龍泉青瓷再添重彩。2001年8月24日,是葉小春終身難忘的日子,也是龍泉青瓷史上值得喜慶的日子。因為這一天,難度更大、技術要求更高的38厘米哥窯冰裂紋大掛盤燒制成功了。這是龍泉青瓷工藝研究中取得的一項重大科研成果,也是龍泉青瓷皇冠上新添的一顆璀璨明珠。這標志著失傳近千年的哥窯冰裂紋精品已經在故鄉龍泉重現于世了。歷時5年的辛勤汗水,終于換來了豐碩的成果。
冰裂紋青瓷古文化遺產不僅在葉小春這代年青人手中得到了發掘和繼承,而且這朵青瓷藝術奇葩更要在他們的手中發揚光大。2001年11月30日,葉小春制作的哥窯雙耳洗盂冰裂紋作品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獲銀獎;同年12月28日,哥窯冰裂碗又在杭州舉辦的浙江省首屆民間工藝優秀作品展上獲銀獎;2002年4月底,“冰裂折邊洗”和“青瓷太陽碗”被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永久收藏。其后,冰裂紋系列產品被國內外眾多收藏家爭相收藏。
青瓷哥窯冰裂紋的誕生,引起了龍泉市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龍泉市政協把重點開發冰裂紋提案列為2002年第一號提案,建議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大扶持力度。在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下,有關部門已把開發冰裂紋作為實施創新工程,列入2002年龍泉工業十件大事之一。龍泉市經貿局、科技局已把冰裂紋工藝技術向國家申報發明專利權,2002年5月3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發函受理該項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