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寧 報道組 鄢鳴 “葉老師,我想預訂你的作品,最快什么時候能有?”剛從杭州回到龍泉,青瓷藝人葉小春就不斷接到這樣的電話。
10月底,葉小春帶著10件龍泉青瓷作品,受邀參加第十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博覽會。在杭州展覽的兩個星期中,他的356號攤位吸引了眾多青瓷愛好者。直到展覽的最后一天,他還賣出兩件作品。
出生青瓷世家的葉小春,從小跟著父親學手藝。上世紀80年代,兄弟四人子承父業,進入龍泉上垟鎮的國營青瓷廠。瓷廠效益連年不佳,葉家兄弟在1992年辦起了龍泉第一家私營瓷廠——龍泉新藝瓷廠。葉小春開始研究恢復一項古老的技藝——自南宋以來便失傳的哥窯冰裂紋制作工藝。
瓷廠開辦,一連五年虧損,他頂住壓力,訪遍龍泉古窯址,試驗上千次,終于將冰裂紋燒制工藝重現。在他的青瓷作品上,依稀可見裂紋層層疊疊,美如魚鱗。2001年,他制作的38厘米大的冰裂掛盤在龍泉青瓷史上留下濃重一筆。年僅37歲的葉小春也成為青瓷界的名人。
2003年,冰裂紋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瓷廠很快扭虧為盈。就在這幾年,私營瓷廠遍地開花,龍泉青瓷也經歷了從日用品成為藝術品登上大雅之堂的過程。
在位于龍泉市南泰路348號的葉小春冰裂紋研究所內,記者看到了和在杭州一樣的景象:冰裂雙耳洗、魚躍龍門……葉小春的作品整齊地陳列在櫥窗內,來自全國各地的客人絡繹不絕。“訂單太多,大部分產品都要提前半年預訂。”葉小春說,他獨家掌握冰裂紋、玻璃青釉等多項技術,在每樣作品背面簽名,也算自創品牌。
其實,葉小春走出的這條青瓷產業之路正是整個龍泉青瓷業的模板。如今,龍泉青瓷赫赫有名、開業在即的文化創意基地青瓷大師園還將實現旅游和文化產業一體化。
2006年,葉小春被評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去年,葉小春也在大師園買下一塊地,兩年之內他會將研究所搬過去。他設想著,將來研究所的名字要改為葉小春青瓷創意園,他相信大師園可以吸引更多客商。
中國著名陶瓷專家陳萬里曾這樣評價龍泉青瓷:“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足見龍泉青瓷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龍泉窯燒制的“粉青”、“梅子青”,淡雅、含蓄、敦厚、寧靜,代表了中國青瓷燒制技藝的最高水平。
龍泉青瓷始于三國兩晉,盛于宋元,至明晚期開始衰落,再至晚清民國時期僅存一息。新中國成立后,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心下,歷數百年衰微、瀕于失傳的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得以復蘇。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恢復發展,龍泉青瓷重新迎來了又一個高峰時期。目前,龍泉有青瓷企業和作坊130多家,從業人員2000余人,有國家級大師、省級大師和高級工藝美術師60多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名,省級龍窯燒制傳承基地1個。
在1700余年的傳承過程中,龍泉青瓷形成了青釉配置、多次施釉、厚釉燒成和開片控制等獨特的燒制技藝。2006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9月,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正式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