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夢系列
為參加4月28日的西安世博園向公眾永久開放儀式,“毛瓷專家”楊火印又一次被邀請到古城西安。往來的次數多了,楊火印越來越被西安悠久的歷史文化所吸引。作為同行,他為耀州瓷博物館里流傳千年的精美瓷器感到驚嘆,為陜西人能為歷史文化和技術的傳承搭建這樣一個平臺感到欣慰,更為陜西人對歷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厚重的歷史責任感感到欽佩。
傳奇人生:為毛主席制瓷
這是一種土與火的藝術結晶。從宋朝的影青瓷、元朝的青花瓷、再到清朝雍正粉彩瓷、康熙青花瓷,陶瓷凝聚著中國人的智慧和美麗享譽世界,并為“中國”命名,再沒有哪一種藝術能有此殊榮。 這是一次對陶瓷歷史的延續和超越。在當代史上,“毛瓷”成為中國瓷器的巔峰之作,它高白、高透、高潤的瓷質,代表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陶瓷制作的最高水平。 千年窯火,代代相傳。連接起這個輝煌的,就是工藝美術大師楊火印和他的制作團隊。2012年4月28日,楊火印作為西安世博園開園嘉賓來到西安,同來的還有他那些精美絕倫的“毛瓷”藝術珍品。 一頭不遜的白發豎立在頭頂,談起陶瓷熱情如火,這樣一位既充滿熱情又溫文爾雅的人,負責創作出了中國最瑩潤的陶瓷,正如在1300度的高溫下,普通的泥土經過烈火的焠煉,升華為美輪美奐的藝術。“火吐千年瑰寶,印留絕世奇珍”,是對楊火印一生陶瓷事業的真實寫照。 “毛瓷”曾是一段被塵封的往事,直到1996年12月14日,在北京的一次當代瓷器拍賣會上,68件“毛主席用瓷”首次亮相,拍賣一空。在那次拍賣會上,這批“毛主席用瓷”總成交金額達870萬人民幣,平均每件12.2萬元,其中一件“釉上水點桃花和合器”競拍到66萬元。為毛主席制瓷的“7501工程”秘密往事也從那時起,慢慢以公之于眾。 楊火印至今回憶那段往事,仍然飽含深情:“1975年,中央辦公廳給位于景德鎮的輕工部陶瓷研究所下達了專門為毛澤東主席研制生活用瓷的特殊政治任務,當時我被任命為這項任務總負責人,由于這個任務被當做當年的頭等大事來抓,因此就把這一任務稱之為‘7501’工程,并把‘毛主席用瓷’稱之為‘7501’工程瓷器。人們則親切地稱之為‘毛瓷’。” “在那個年代,人們都是懷著對毛主席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做這些瓷器的,虔誠之心全部融入瓷器當中。”楊火印說。從確定工藝路線、到設計造型、選原材料、制作每一個環節都務求精益求精,甚至要突破原有的材料和工藝限制,完全是一場中國現代陶瓷的攻關工程。那段既辛苦又充滿激情的日月,每一個細節都讓楊火印終生難忘。 最終楊火印和他的團隊獲得了成功:“毛瓷”其獨特的胎質完全體現了景德鎮陶瓷的“白如雪、聲如磬、潤如玉、薄如紙”的特質,再加上一流的制作工藝、高超的繪畫水平,使得“毛瓷”成為當代陶瓷的巔峰之作。一批以梅花、桃花為圖案,在1400度高溫以上燒制而成的高質量瓷器被送往中南海。 30多年過去了,提到“毛瓷”的制作水平,楊火印仍驕傲地說:“我可以斗膽的說,中國乃至世界上還沒有像‘毛瓷’這么白、這么透、這么潤的瓷器。”這批瓷器被公布于眾后,很快就以其神秘的政治色彩、高雅的藝術品位聞名于世,更被譽為“現代紅色官窯”,受到人們的追捧。1996年拍賣的68件毛瓷,到了2005年更拍出了2700萬元的高價。 任務完成后,陶研所為了表彰楊火印的辛苦,要獎勵他一套毛主席用瓷,他拒絕了:“這個工作是大家做的,怎么能單獨獎給我一套呢。當時一套毛主席瓷器100來塊錢一套,到了現在價值已經達到幾百萬一套。有人問我后不后悔,我的回答是,過去就是這么回事,7501已成歷史,歷史無法改寫。”
“毛瓷”藝術版:雙重經典的結合
對于楊火印這樣一位飽含激情勇追高峰的人來說,歷史無法改寫,但卻可以創造。雖然“毛瓷”已經達到了中國制瓷的最高水平,但楊火印沒有在成績面前止步不前,由于當時技術的限制,“7501”工程只能制出盤子、碗碟之類的小型瓷器,而花瓶這類的大型瓷器則很難成型,只是偶爾試制過一兩次。“我要制作出比‘7501’還要好的瓷器。”楊火印暗下決心。 “中國瓷器一直都很重視陶瓷的材質美。我用了30多年時間對‘毛瓷’瓷胎進行改進,使其可以做成大型瓷器。”2004年退休后,楊火印還和他的團隊一道完成了“一種彩色陶瓷及其制備方法”項目,這個項目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主辦的“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的金獎。 2007年,北京展出了楊火印最新創制的瓷器——大型藝術瓷器。這批瓷器完全運用當年“毛瓷”的制作手法,選用改良后的“7501”胎質,完全手工拉坯、手工修坯、一次性燒制,其使用的原料“滑石子”同當年“毛瓷”的原料一樣。由于原料稀少,做完這批瓷器后,這種原材料就絕跡了。“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批瓷器比真正的‘7501瓷’還要好。”楊火印信心十足。 隨著時光的流逝,楊火印對于凝聚千年歷史文化的瓷器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他的眼中,瓷器已經不僅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種文化藝術的傳遞和交流。如何讓文化在陶瓷上凝練,這成為楊火印新的追求。 當代著名藝術家吳作人說:“藝術的評定標準是它的思想,它的心靈。”在楊火印看來,最能與陶瓷溫潤的藝術美結合在一起的莫過于中國經典的傳統文化。他將根據《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名著描繪的優美畫面,通過漆雕、牙雕、景泰藍等制作工藝,用工筆、白描、寫意甚至現代油畫的創作技巧,與“7501”高白、高透、高潤的瓷質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大型“7501”藝術版藝術瓷在中國和世界藝術陶瓷史上是第一次,第一次參加展覽就獲得中國“雙博會”的特別金獎。 “一套瓷器就是一部經典,像這種在畫面中完整的、系列化的展現文化精髓的陶瓷尚屬首次。”楊火印說,“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在中國五光十色的陶瓷史上,為當代陶瓷留下一些印記”。 同樣源于對“毛瓷”的熱愛和對優秀文化的追求,遠在西安的張旺霖和楊火印成了惺惺相惜的忘年友,曾幾次邀請楊火印來西安為他的天潤畫院講經論道,切磋藏品,張旺霖也由此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毛瓷”收藏者和鑒賞者之一。 往來西安多了,楊火印越來越被西安悠久的歷史文化所吸引。作為同行,他為耀州瓷博物館里流傳千年的精美瓷器感到驚嘆,為陜西人能為歷史文化和技術的傳承搭建這樣一個平臺感到欣慰,更為陜西人對歷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厚重的歷史責任感感到欽佩。 “西安是十三朝故都,這里的豐富歷史文化是滋養這片土地繁榮的源泉。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勝利舉辦就是源于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我看了后很有感觸,這里會是向世界展示西安的一扇靚麗窗口。”楊火印如此評價西安世園會,“隨著西安世博園的免費開放,會有更多的人感受西安的大水大綠,感受西安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優秀的歷史文化。” (本報記者 耿 翔 王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