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相長”這是中國古老祖宗們教導我們的。我們只管自學,不教別人,這個心量太小了,也會障礙自己很多問題不能突破。“使驕且吝,其余則不足觀也”,人如果傲慢、吝嗇,不肯成就別人,怕別人超過自己,孔子說其余則不足觀也,即使有成就也是不是真正的成就。
23歲那年,我第一次給縣里各瓷廠的彩繪人員培訓“以印代畫”的操作方法,辦了三期,每期一個月。在第一期的培訓班中我挑選了兩個比較好的學生做助手,讓他們指導后兩期培訓班的實踐操作,我發現學生們有了承擔的責任,進步特別快。同時學員們年齡相仿,以學生帶學生的辦法,他們交流起來更方便。如果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再來問我。有時候學員提出來的很多疑難來問我,我都沒有想到,這就激勵我好好去查資料,再好好的去跟長輩、師傅們請教,其實學生教了我很多東西,促進了我不斷提升。
通過寫生訓練了自己的基本功,這些年來我也體會到學習不能貪多,要突破一點,一點通了,其他就能迎刃而解。在女婿的瓷廠組建時,當時沒有什么彩繪人員,我就開班培訓了60多個學生。這些學生很多沒有美術基礎,大部分是鄉下上來的。為了能讓他們在較短的時間里打下扎實的基本功,我挑選了一張比較好的白描稿,三個月里學生每天都是臨摹這張畫稿,教他們如何用線,告誡他們要循序漸進,切忌貿然速成。有的孩子為了提高晚上會自覺練到12點才肯睡覺,漸漸的培養了他們的耐心和定力。等他們有一定功底了,就開始在泥坯上的工藝練習。這個過程很枯燥,也很艱苦,不斷重復勾勒一張圖稿,但卻能讓學生當下最好、最快、最直接的掌握工藝繪制,用最短的時間得到最大的收獲,幾年下來,很多的學生都成了各廠的骨干力量,有的獲得國家大師的榮譽。
我總結自己一生是“在傳統中學工藝中練,沉下去;在自然中悟時代中立,走出來”的過程,在教學上我也對學生提出“學、練、悟、立”的階段性要求。對基礎很好的學生,除了“學”,我更注重“導”。啟發他的思維,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人生在世能活一百年的不多,時間很短促,提拔后人,栽培后人,成就后人,全心全力幫助下一代,做好傳承,我認為這是最偉大的事業。這樣的一生才沒有白來,才過得有意義、有價值。